身份认同与心灵皈依从李白的客寓意识看方文山的文化乡愁.pdfVIP

身份认同与心灵皈依从李白的客寓意识看方文山的文化乡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0 卷 第 4 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Vol.30 No.4 2013 年 8 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ug.2013 文艺理论研究 身份认同与心灵皈依 ——从李白的客寓意识看方文山的文化乡愁 1 2 姜 葵 ,骆海辉 (1.绵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 绵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李白漫游的人生注定了乡愁成为他诗歌的主要旋律,“客寓意识”是其基于身份认同、心灵归宿意义上的更深 刻的乡愁,而方文山词作刻划出了当代都市人群流动生存状态下的心灵困境,并伴生出社会转型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强烈的 文化乡愁,为 “客寓意识”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李白;方文山;客寓意识;文化乡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 (2013 )04-0107-05 Identity and Soul Conversion JIANG Kui, LUO Hai-hui (1.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Abstract: Li Bais life is destined to roam nostalgia, his main melody of poetry. Vagrancy consciousness is based on its identity, deeper nostalgia of the end-result of soul. Fang Wenshan depicts the soul plight of contemporary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strong cultural nostalgia, a new era of content for Vagrancy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Li Bai, Fang Wenshan, Vagrancy consciousness, cultural nostalgia “客寓意识”一词由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李白研究中首 一、李白的 “客寓意识” 次提出,但并无明确解释,不少国内学者推而广之,引向 更宽的研究视野,各执一词。笔者认为,“客寓意识”即人 李白一生游历,从二十五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在他乡,漂泊无依,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的客居流寓意 (《上安州裴长史书》),到漫游吴越,再到 “酒隐安陆, 识。尽管 “客寓意识”被松浦看作是李白区别于他人的鲜 蹉跎十年”( 《秋于敬亭送从侄滞游庐山序》);长安三年, 明特征,但在以漂泊和乡愁为主题的文学中,它其实是一 由出入翰林,待诏金銮,到 “赐金放还”,再以东鲁梁园为 种普遍存在的写作状态,是作者必然要流露出的心理背 中心,南北漫游达十一二年。安史乱中,因误入永王幕而 景。扁舟子与宦游人的身份确认,“客舍似家家似寄”的归 流放夜郎,饱受囹圄之困,流寓之痛,虽中途遇赦放还, 宿质疑,构成了古典文学乡愁主题中

文档评论(0)

xwbjll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