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总结..doc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总结..doc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开展课程建设与校园心理健康氛围营造,积极申报“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完善并打造工作特色,为营造和乐、温馨的校园氛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常工作 (一)常规咨询 截止11月12日,2013年度心理咨询中心有2名专职咨询师、8名兼职咨询师参加咨询工作,承担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到周五均固定教师值班,接待来访者。 本年度,中心共受理个别咨询266人次(含新生心理普测后约谈:本科与长学制学生13人,硕博士研究生65人)。在201例主动来访中,本科与长学制学生148人次、硕博士研究生43人次、留学生2人次、学生家长7人次、校外人员1人次。学生来访的主要原因包括情绪困扰(76例次)、人际交往(39例次)、情感家庭(39例次)、学习问题(24例次)、个人发展(23例次)等。 同时,咨询师在“心语屋”平台回答网络咨询提问74人次(其中公共咨询问题69人次、个别咨询问题5人次)。 (二)心理普测与心理排查 中心继续采用UPI量表并增设防御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2013级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同时,应研究生院医学院分院之需,分别针对研究生复试与招生夏令营等学生群体开展了心理测试。 结合近三年数据,2013年我院本科、长学制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前两年变化不大,具体如下(本年度数据截止到11月12日,往年数据截止到12月上旬):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参测人数(人) 477 571 577 疑似自杀倾向(人) 7 10 6 (%) 1.47 1.75 1.04 一类心理问题(人) 93 119 106 (%) 19.50 20.84 18.37 对于上述人群,中心筛选出10人(疑似自杀倾向者和一类心理问题得分较高者)进行约见,进行个别谈话并作好记录,归入本人心理健康档案。对需要跟踪、随访的同学,进一步通过辅导员给予关注,定时进行后续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其他学生大多为提出学习、生活问题,由闵行校区辅导员进行初步约谈。另外,对于研究生院医学院分院的相关测试结果,中心予以及时告知,并相应约见研究生新生面晤。目前,有3名本科、长学制新生由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定期咨询或定期关注。 同时,中心在每学期初都与基础医学院学生党总支、辅导员共同进行卢湾校区学生心理排查工作;并根据各二级学院报送的安全维稳排查情况,作好相应的分级应对预案。 (三)制度建设与工作拓展 2013年3月,为响应《中国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中心修订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服务须知》,适应新的法律精神,明确了心理咨询的对象与范围,强调了转介制度与心理咨询中必须恪守的工作准则;修订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保密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咨询师的职责与伦理规范。 为进一步方便全院学生预约心理咨询(面谈)服务,在原预约平台(4/xlcs)的基础上,中心自2013年10月起开通公共邮箱xinli@,进一步为学生寻求咨询服务提供了便利,促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心理咨询服务。 二、心理健康宣教与心理文化活动 (一)心灵驿站——名师心理讲坛 本年度共举办两场“心灵驿站—名师心理讲坛”系列讲座。4月份,中心邀请著名心理学专家张怡筠博士及其先生李康文博士,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大学生做不可的五件事》的精彩讲述。10月份,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比利时周”系列活动,中心迎来了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心理学与教育科学学院发育神经心理学助理教授Karen Spruyt为学生进行了一场《Good Sleep,Better Learning,Healthy Life》的讲座。两场讲座中,既有严谨的理论知识,也有生动的实践应用,激发了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丰富大学生活的思考,起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校园心理文化活动 1、“心系雅安”系列行动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突发7.0级强烈地震,牵动了医学院莘莘学子的心。为了在校园中引导这份关爱之情,并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与关心传递到我们身边,倡导良好的同学、室友关系,在中心的指导下,我院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与易班工作站、楼栋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学生团队联合开展了“心系雅安”系列行动。 (1)祈福平安篇 4月22日,心协等学生团队在校园中率先贴出“守望相助,祈福雅安”的海报,并制作了几百条黄丝带,在“杏林爱心屋”发放张怡筠、李康文双博士讲座门票之际,赠予广大同学。大家收到这份代表祈福的象征,都纷纷将其佩戴在左臂、胸前或别在书包上,寄托着自己对于灾区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