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红牛VEGF-A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及其和生长发育相关性研究.pdfVIP

郏县红牛VEGF-A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及其和生长发育相关性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6 ofthe12mNational onAnimalGeneticMarkers Proceeding Symposium 郏县红牛陋GB4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相关性研究 庞永红1,张春雷2,邵斯曼2,高小猛2,雷初朝1,陈宏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116) 712100;2徐州师范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 引言 中国黄牛以其优良的品质作为肉用,役用牛已有几千年的驯养历史。与国外优质肉牛相 比,中国国内黄牛也存在生长缓慢,屠宰率低等缺点,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加快对国内黄 牛的选育刻不容缓。郏县红牛是我国良种黄牛之一, 具有重大的选育价值。VEGF-A也被 称作VEGF,有研究证实VEGF在骨骼肌生长,骨的生长与愈合,脂肪代谢等方面都起到重 要作用。综合上述,VEGF基冈对动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研究家养动物生长 性状的候选基闶。本研究首次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郏县红牛VEGF基因多态 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内含子2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郏县红牛产 肉性能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采集郏县红牛血样,共计143份,提取基因组DNA,设计VEGF基因引物序列6对, 进行PCR.SSCP与DNA测序分析,采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多态性与生产数据的关联, 用SPSS软件(16.0)完成。 结果 以SSCP检测结果的3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个体为样本,分别进行测序, No.NC 并与GenBank海福特牛的VEGF基因序列(Accession007324)进行比较,发现 TT型为野生型,CC型在6765处有一突变,为T—C,TC型为杂合子。将所发现的新 最d、乘线性模型分析了VEGF基因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系,分析显示:VEGF基因不 同基因型对郏县红牛体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TC基凶型个体的生产数据大多高于具有CC 基因型的个体。含TC基冈型个体的体重、胸围、比含CC基因型的个体高,影响达显著水 平(尸0.05)。对其它数据的影响不显著。 讨论与结论 传统的育种技术周期长,效率低,如何找到一种提高产肉率,又能保持国内黄牛遗传特 性的育种技术日趋紧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育种技术是对传统的育种技术的补充,它可 以克服传统育种的不足,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所以寻找用于分子育种的有效的分子标记就变 得十分重要。在郏县红牛VEGF基因内含子2检测到一个新的SNP(6765TCss, 三种基因型(TT,CT,CC)。通过构建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VEGF基冈内含子2的 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系,分析表明SN-P(ss的三种基因型与郏县红 牛的体重,胸围相关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初步推断VEGF基因有r口丁能作为郏县红牛生 长性状的标记基因。本研究可有利于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育种领域标记辅助选择在生长时期的 选育。为郏县红牛肉用型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加快具有优质经济性状黄牛种群的建立。 国家转基因专项予课题(2009ZX08009.157B,2008ZX08007.002),: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 技专项(编号:2008ZDKG.11)和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072300430160) ·通讯作者。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