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尔夫挥杆动作教学专家系统之研制.doc
高爾夫揮桿動作教學專家系統之研製
李俊翰 黃馨弘 蕭雅雯 傅裕中
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高雄縣大樹鄉學城路一段一號
聯絡人:b8720041@.tw
摘要
國內目前少有高爾夫球揮桿動作之教學系統的研究,而初學者在學習時多是藉由動作模仿來習得揮桿技術,進而提昇發展出自己的揮桿方式,故希望可推展研發出一學習專家系統,針對初學者的揮桿姿勢與專家姿勢做一分析比對,由電腦程式分析其差異,並建議動作之修正,以期讓不能掌控自己肢體動作與重心位移之初學者,能以較佳揮桿姿勢揮出漂亮的好球,並減少因不正確姿勢所引起的肌肉或關節病痛。
本研究首先利用Camals及Golf Achiever軟體(友聲電子有限公司,高雄)擷取國內數名高爾夫球選手全揮桿動作,並分析得關節角度與擊球距離、桿速,用以建立誘導式歸納途徑法之資料庫。將上述之資料庫建構完成後,(包括身高、體重、左右手平均長度、左右手肌力值及桿長、桿速、擊球距離等八個輸入變數),將其當成誘導式歸納途徑法之輸入變數。而輸出值則是以身體各部位之關節角度,作為評估預測準確度之標準。之後建立一關係預測模式,便可預測得到受測者做全揮桿動作時較合適之揮桿姿勢及角度,最後建構一套高爾夫揮桿動作教學專家系統,便可依此改正受測者不正確之揮桿動作與關節角度,以達教學之目的。
本研究所建立之國內高爾夫專家揮桿資料庫,目前已具備完整之雛形,而所建構之專家系統,經過多項測試之後,均顯示此系統較非專家之資料系統能修正受測者之揮桿姿勢,期望將來此系統在運動傷害防治上能有所成就。
關鍵字: 高爾夫、動作分析、教學、專家系統
一、緣由與目的
緣由:
高爾夫球運動近幾年來在台灣有普及化的趨勢,在各大專院校亦為一熱門之體育選修科目,不再是所謂的貴族運動。隨著老虎伍茲(Tiger Woods)在高球運動的崛起,創下許多傲人的成績,例如:21歲時,以12桿的佳績,勇奪美國名人賽的冠軍,再者國內高爾夫球的運動人口在各界人士的推動下更是蓬勃發展,高爾夫球選手之水準也日益提昇,因而帶動各種有關高爾夫球揮桿動作姿勢之研究,但也僅止於經驗相傳或書面論作,因此出現各種不良姿勢所引發的疾病如:高爾夫球腿、高爾夫球肘、韌帶拉傷及背痛症等,造成許多優秀的選手運動生涯必須停滯或終止,這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因為這是可以避免的。
高爾夫球在揮桿技巧方面是很重要的。高爾夫球是一種揮桿擊球的運動,但常為了要打到球而忽略了揮桿的動作;雖然有時打到球,但球的方向卻不一定正確,所以想要擊出又準又遠的球,必須具備充分的節奏感及協調性,配合適當的重心轉移及全身扭轉動作才能擊出一個漂亮的好球。在高爾夫球揮桿過程中,適當的重心位移,正確的重量分配,是打好高爾夫之關鍵因素之一(陳邦賢[2],民89);James Richards等人[9] (1985)曾分析高技術水準者與初學者之重心移轉,結果發現高技術水準者其重心相當穩定,比較不會將太多重心落在前腳踝處(以右打為例,前腳是指靠近果領之左腿);就全揮桿而言,固然需要一個穩固的站姿,不同的站立方法對於推桿成績之效果,並不達顯著差異(Gott E. McGown C.[5],1988),站姿主要是提供身體穩定及舒適的基礎,以便於揮桿。
對於工廠操作員的動作之工作研究,可運用吉爾博斯夫婦在1912年提出的影片分析之細微動作研究,將影片的動作一一分析,以消除無效的動作,並尋求較經濟之道。在網球方面,Brody [4]在1987年指出透過高速攝影可以進行動作型態分析,反覆檢視動作的過程與產生的效果,並且可以發現當中的物理運動過程並探討其中有關的網球技術。接著,Groppel [3]也在1992年同樣說明了網球科學研究者,可透過高速攝影來了解與分析選手的發球、接發球及各項擊球的動作分析來幫助選手了解動作的技術特性,可以避免不當的動作,造成運動傷害,並可了解動作特性,加以分析修正,發揮動作技術的效力和效率。接著,Groppel [6]也在1992年同樣說明了網球科學研究者,可透過高速攝影來了解與分析選手的發球、接發球及各項擊球的動作分析來幫助選手了解動作的技術特性,可以避免不當的動作,造成運動傷害,並可了解動作特性,加以分析修正,發揮動作技術的效力和效率。
高爾夫球運動中,揮桿技巧是最大的樂趣來源之一,良好的揮桿技巧也是提升成績及預防傷害的保證。然而綜觀揮桿技術的發展,除了教練、同好、書籍及雜誌之外,還有盛行全球的衛星轉播、第四台、錄影帶等。因此,資料的找尋並不困難,但如何判斷資訊的好壞並加以學習納為己用,以提昇自我高爾夫球技術水準,才是令人頭疼的問題。而且,當前的教科書、教練在指導選手時都各自有一套不盡相同的教法,無法滿足學習者想獲得充分資訊與選擇的需求。
很多研究顯示,大部分的電腦輔助學習具有學習效果(邱貴發[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