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空气.doc
矿井空气
本章重点:
空气成分;
矿井有害气体、来源及最高允许浓度;
3.矿井气候条件。
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并在井巷中作定向和定量地流动,最后排出矿井的全过程称为矿井通风。
目的、主要任务—保证矿井空气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一 节 矿井空气成份
定义: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即称为矿井空气。
一、地面空气的组成
地面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亦称为湿空气。
干空气是指完全不含有水蒸汽的空气,由氧、氮、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所组成的混合气体。干空气的组成成分比较稳定,其主要成分如下。
干空气的组成成分表
气体成分 按体积计/% 按质量计/% 备注 氧气(O2) 20.96 23.32 惰性稀有气体氦、 氮气(N2) 79.0 76.71 氖、氩、氪、 二氧化碳(CO2) 0.04 0.06 氙等计在氮气中 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但其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变化。
二、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基本性质
新鲜空气:井巷中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的空气;
污浊空气:通过用风地点以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的空气。
1.氧气(O2)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气体,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氧气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
人体输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
劳动强度 呼吸空气量(L/min) 氧气消耗量(L/min) 休息 6-15 0.2-0.4 轻劳动 20-25 0.6-1.0 中度劳动 30-40 1.2-2.6 重劳动 40-60 1.8-2.4 极重劳动 40-80 2.5-3.1
当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出现种种不舒适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死亡。
氧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17 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 15 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 10~12 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 6~9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有及时抢救几分钟内可能导致死亡 矿井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此外,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也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
2.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酸臭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其比重为1.52),在风速较小的巷道中底板附近浓度较大;在风速较大的巷道中,一般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2)对人呼吸的影响:
在抢救遇难者进行人工输氧时,往往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刺激遇难者的呼吸机能。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也将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矿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碳酸性岩石分解;炸药爆破;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等。
3.氮气(N2)
性质: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是新鲜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它本身无毒、不助燃,也不供呼吸。但空气中含氮量升高,则势必造成氧含量相对降低,从而也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性伤害。正因为氮气具有的惰性,因此可将其用于井下防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
矿井空气中氮气主要来源是:井下爆破和生物的腐烂,有些煤岩层中也有氮气涌出。
三、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
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总回风流中不得超过0.75%;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或采区、采掘工作面回风道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工处理。
第二节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SO2 NH3 H2 。
一、基本性性质
1.一氧化碳(CO)
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主要危害: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0 .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
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CO中毒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皖东南初中三校09-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doc
- 皖西学院可转化科技成果(Ⅰ).doc
- 盆树的定型、定势、定面.doc
- 益阳市2009年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doc
- 盐、化肥复习课(练习题).doc
- 盐亭价格信息.doc
- 盐城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doc
- 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doc
- 盐城市2014年公益服务创投.doc
- 盐城市xx初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doc
- FAIR 数据共享指导原则详解 _ 【官网】探码科技.pdf
-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 AI Ready 数据准备白皮书预览版 _ Baklib.pdf
- 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广州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高州市九校联考2024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届中考数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惠州光正实验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星晨校2024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