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雕版印数说.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固古典文献孕科建毅圜隙孕衍研封畲谕文集 雕版印数说 何朝晖 中国传统雕版印刷书籍的印数问题,自来少人关注。近两年笔者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版权形 态的研究中曾对这个问题作过一些思考,但仍存在不少困惑。近来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哈佛大学 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沈津先生在其网络博客“书丛老蠹鱼”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古书中刻 本的印数”的文章①,列举了先生多年来搜集的大量关于古籍刻本印数的稀见资料,给笔者很大 启发,并再次引起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笔者发现近代西方东来传教士对这一问 题的记述与中文记载存在显著差异,可与已发现的中文材料相参证,并弥补本土史料的不足。因 而拟在对比中外记述的基础上,对这个学界长期以来语焉不详的问题作一个初步梳理,以就教于 方家。 古籍刻本的印数问题,对于考察中国传统印刷出版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关键。古籍印数的 多少,牵涉到多个方面,诸如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技术特性、印刷投入与成本、书籍生产周期、 出版者生产能力的大小、书籍市场的大小、出版者覆盖市场的速度和程度、书籍的流传状况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传统印刷技术可分为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两者技术上有不同的特点,因此 刷印数量亦有差异。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仅涉及前者。 一、关于雕版古籍印数的本土史料 我国史料中关于雕版古籍印数的记载,诚如沈津先生所云:“实际上,刻本的印数材料极 少见,无论是官刻、家刻,或是坊刻,较之活字本的印数材料来说,更为难得。”我们在史料中 只能见到一些零星的记载,而且数字出入颇大。 据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记载,宋时穆修借钱刊印《韩柳集》出售,印了数百部。固沈 榜《宛署杂记》载,明万历时潞王藩府刊印‘之国供应事宜手册》,印了五百部。印《儒林外史》 中的匡超人曾为书坊编书牟利,他对牛布衣、冯琢庵夸口说:“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 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 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 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 翻刻过三副板。”④匡氏称每种书都要刷印一万部,而且每年都要重刻。此话不免有吹嘘之嫌,颇 有水分,但可间接想见当时商业性书籍的印刷数量。关于商业出版还有一个更可信的例子,光绪 间文光楼主人刊行的《小五义》,知非子所作序中说,该书初版即印了5000部。 沈津先生在长期的古籍版本工作实践中,留心搜集了古籍中不少零散稀见的印数资料。兹 就其博客中所列择要胪举如下:清康熙间内府刻本《佩文韵府》刷印1200部;李煦奉旨刷印《御 批资治通鉴纲目》、{:古文渊鉴》各1000部;康熙五十一年和素、李国屏奉旨刷印《古文渊鉴》 ①http://blog.sina.COUl,cn/s/blog_4e4a788aOlOOaeqp.html ②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前集,卷lO,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2003. ③沈榜《宛署杂记》,卷20,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第283页. 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246页。 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圜古典文献孕科建彀园隙翠衍研讨舍渝文集 493部,刷印《御选唐诗》1000部;清嘉庆间石开基将《增订遏淫敦孝篇》一卷刷印1600卷(册), 而“各省诸君来印施者,共计一万七千卷有奇”,通计约在20000册左右;清刻本《家宝全集》, 书前有序云“发愿印送一万部”;1925年沈阳郑璞山、薛志远刻印《感应篇直讲》约8000本: 1937年上海某寺印《化劫宝卷》8307部;1939年文华斋刻《春秋正议证释》,分春秋两季共印 1500部。以上这些数字出自古籍本身,应该说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以上这些数字,从数百、上千到一两万部不等。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 规律呢?这些记载的差异源于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技术特性。 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所使用的是基本上是木质材料∞,因而无法像近代以来西方金属活字印刷 以及各种平版、凹版现代印刷技术那样,在短时间内进行不间断的大批量印刷。清道光间翟金生 泥活字本《泥版试印初编》包世臣序有云:“木字印二百部,字划就胀大模糊,终不若泥版之千 万印而不失真也。”@这里说的应是木活字,但木质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