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学问之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毅夫:学问之道.doc

林毅夫:学问之道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受前苏联传统模式影响较大。高中时就分文、理科,考高考时不仅分系,而且还细分到专业。那样的教育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1949年建国时,我国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经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很少,要把我国快速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在各行各业上所需的专业人才又非常多。所以,当时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迅速培养一批一毕业就马上能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的学生。所以,在那时大学招生的数目按造未来建设项目、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来确定,在大学时尽量多学一些在工作岗位上马上用得上的知识、技能,毕业以后按照计划分配,一个人一生的角色变化不会很大。 经过1978年底以来的这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不同,我们未来将要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每个人的就业要求不固定,可能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也可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作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作,在同一个产业里也必须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所以,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某一具体工作岗位上的专业技能。北大设立元培班的目的就是给各位一个宽广、深厚的基础,在快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有不断吸收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动的工作需要的能力。开办一年多来,元培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今年元培班的新同学成绩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段老师、朱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这个新的试验取得的经验可以用来推动北大的教学改革,将来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模式。 作为北大的老师,我感到很荣幸,能够成为元培班的导师,参与元培班的试验。今天朱老师要我和大家见个面,交流点思想。我想了一下,谈什么才好。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指教授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物理、化学等等,“解惑”回答学生的疑问。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对专业知识的疑问,有各个科系专门的课程和负责的老师,不是元培班导师的主要责任。所以,今天我想主要和各位谈谈《师说》中所提的传“道”。 道是什么呢?道是指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目标、准则及方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各有侧重点,但是,根据我自己的体验,其背后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作为元培班的导师,最自然地是从做学问之道开始讲起。 学问究竟怎么学?怎么问?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字面的意思是“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很迷茫,而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疑惑”。孔子40而不惑,50知天命,我今年50岁,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经过在北大的学习及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才慢慢地对这句话里的两个“学”和两个“思”的内涵有所理解。《中庸》里主张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对《为政篇》里这几个字的最好的注脚。 “学而不思则罔,” 这个“学”字指的是学习现有的各种理论。“学”应该做到“博学”。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同一个现象,从不懂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理论,解释同一现象的各种理论,有共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侧重。所以,我们学习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应该是“博学”。 但是,单单“博学”还不行,学了还需要会思考,如果光学不思考,顶多也只能达到一部百科全书的水平。博览群籍,看书过目不忘,这在古代可能还有一定的功能,现在有电脑,一张光碟就能储存一整套大英百科全书,敲几下键,各种知识都能查到,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功能已经今不如昔。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许多理论有真有假,各种理论、学说之间经常相互矛盾,如果全部记下来,照单接受,可能会使一个人,越学越迷糊,成了“学而不思则罔”了。 “博学”后要怎么思考才能做到“不罔”?这就是“审问”的功夫了。“审问”时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任何理论的功用都是在解释现象,解释现象要讲因果关系,是什么因导致什么样的果,只有内部逻辑自洽的理论才能告诉我们因为什么样的因,经过怎样的作用,导致什么样的果,而这个果就是我们要解释的现象。学习理论时,对于一个现有的理论是否接受还是不接受,首先,要是看这个理论内部的逻辑是不是自洽。所以,元培班的导师有个共识,就是元培班的同学要加强逻辑学的训练。学自然科学的同学,数学的训练较好,数学是特别严谨的逻辑,在这方面的问题较少,学社会科学的同学就一定要注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理论时不能只满足于新奇的观点,即使一些观点很新,如果内部逻辑不自洽,我们也不能接受。其次,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现象,因此,在“审问”时除了要求一个理论必须内部逻辑自洽外,还要求根据理论的逻辑,所得到的推论跟我们所要解释的现象是一致的。如果和现象不一致,这个理论就是被证伪了,必须放弃,只有不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