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史学—— 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发展历史及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地质学科。 研究的内容包括: 古生物发展史 沉积发展史 构造发展史 第一章 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地质年代表 一、一般概念和原理 1.地层 地层是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二者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是指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 岩石与地层的区别 2.地层层序 地层层序:是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地层层序律:下老上新 沉积岩层 岩层层序律 岩层层序倒转 岩层顶部的构造特征图 3.生物层序律 含有相同化石的 地层的时代相同, 不同时代的地层 所含的化石不同。 4.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沉积连续和沉积间断 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下伏地层形成之后和上覆地层沉积之前,地壳上升,两者之间有沉积间断,缺失某些地层,但上下两套岩层产状相同。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同,二者之间有沉积间断,缺失某些地层。 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 地层整合接触关系表现为: 上(B)、下(A)地层连续,无沉积间断。 上、下地层之间无地层缺失,岩性渐变。 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地层与地层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下地层不连续,存在沉积间断,二者间缺失某一时代地层。 不整合界面存在古风化壳。 上下地层岩性和生物组合表现为突变。 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平行不整合的确确定 完整的地层 缺失地层 通过地层对比和野外证据可以确定右图存在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界面凹凸不平,下伏地层存在古风化壳,上覆地层岩性突变。 地层与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下地层不连续,存在地层缺失。 不整合界面存在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岩性突变,生物演化不连续。 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同,二者之间有沉积间断,缺失某些地层。 角度不整合界面凹凸不平,下覆地层存在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呈角度相交。 沉积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 5.地层划分 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将地层剖面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 6.地层对比 指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 岩石地层对比 生物地层对比 年代地层对比 二、地层单位 (一)岩石地层单位 根据岩石学方法划分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群、组、段、层。 组是最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 建立组要求以下基本条件: (1)要有一定的岩石组合。 (2)要有明确的顶、底界线。 (3)厚度适中。 (4)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群:通常是组的联合。联合原则:岩性的相近;成因的相关等。群的顶底界线一般为不整合面或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常用于前寒武系和中生代陆相地层。 段:组的再分。分段的原则:组内岩性的差别;组内结构的差别等。段的顶底界线一般是标志明显的整合界线。 层: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岩性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岩层组合,可以用于剖面研究时的分层。二是岩性特殊、标志明显的岩层或矿层。膨润土层、笔石层、磷矿层等 岩石地层单位又称作地方性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 —— 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有时与时间界线不一致。 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 龙潭组的穿时性图 (二)年代地层单位 以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作为基本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具有严格的时间性,即它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间间隔作为依据。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限是等时面。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对比表 宇(宙) 是最大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宙的时期内形成的地层。 根据生物出现显著与否划分 太古宇、元古宇、显生宇 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界(代) 是第二级年代地层单位,界的划分是根据全球生物界演化的重大变化,形成界全部地层的时间间隔称代。 下古生界——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为特征。 上古生界——鱼类、两栖类、蕨类植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并存为特征。 中生界——爬行类、裸子植物和菊石类动物繁荣为特征。 新生界——哺乳类、被子植物和软体动物发展为特征。 系(纪) 是第三级年代地层单位,根据全球生物界新生的最高级生物门类的初次大量发展为依据。 例如寒武纪带壳动物群中三叶虫总体上占优势,称为三叶虫时代;泥盆纪以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大量繁盛为特征,称为鱼类时代等。 第四系Q(更新统、全新统) 新生界 新近系N(中新统、上新统) 古近系E(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 统(世) 是常用的第四级年代地层单位,代表比系次一级的生物界演化阶段。以古生物的科和目的更新为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离职员工年假计算.ppt
- 禽场综合防治技术.ppt
- 私人勿动!.xls
- 私人实战图谱.ppt
-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对比.ppt
- 科学人杂志中英对照知识库Scientific American Online.ppt
- 科普地质学复习要点.doc
- 科研申请范本.ppt
- 秦岭构造带.doc
- 移动应用开发复习.doc
- 卡特CAT-321D驾驶操作与维修维护说明书手册.pdf
- B-TrunC TM 02.011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调度台与网络互操作测试方法 V2.0_114428.pdf
- JLG-R6-Scissor-Lift-Operations-Manual高空作业升降平台操作与维护说明书手册.pdf
- 804D4_805D4-操作说明书手册.pdf
- B-TrunC TS 02.007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核心网间接口 V2.0_043330.pdf
- 卡特CAT-TL943C驾驶操作与维修维护说明书手册.pdf
- B-TrunC TS 02.008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V3.0_043457.pdf
- 卡特CAT330D驾驶操作与维修维护说明书手册.pdf
- B-TrunC TS 02.006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基站与核心网间接口 V2.0 _120308.pdf
- B-TrunC TS 0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B-TrunC与非B-TrunC集群系统间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V3.0_045747.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