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具 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督脉受损后,气血运行失畅,经络阻滞,筋骨肌
肉失去濡润而常致腰痛及下肢麻木;足太阳膀胱经是为巨阳,具 化生精微、养
[2]
神柔筋之功。 大肠俞穴位在足太阳膀胱经之上,又邻近督脉,处在所谓的腰段
“背俞功能带”上,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在此输转,故该穴 振督
脉之阳、助膀胱气化、疏通经脉、活血定痛之功。可见,大肠俞的镇痛效应是通
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取穴方法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针灸经络理
论的“局部取穴”与“近 ”原则。操作时要求获得明显的得气感乃至“气至病所”,
证实了中医气至则 效的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是L4/5 和L5/S1 椎间盘突出压
迫相应脊神经根所致。上述针刺技巧提示,大肠俞针刺深度达腰椎椎间孔外口,
该处分布 脊神经根的前、后支,背根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以及交感神经的灰、
白交通支和其他丰富的神经血管组织,是针刺镇痛的伤害性感受器,其中背根神
经节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神经肽,被认为是腰腿痛的调节器。另外,穴区皮肤、
皮下筋膜、深层的骶棘肌、横突间韧带等其他富含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也是得
气感产生的组织学基础。由此可见,大肠俞同样具 结构与潜在功能的特异性,
刺激该穴对躯体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皆 调节和镇痛作用,使其病变受累的椎间
关节、肌肉韧带等邻近组织结构产生良性反应,从而达到协调脊柱内外平衡环境、
[2]
分离粘连和解痉止痛的作用 ,穴取大肠俞符合针刺镇痛临床“同神经节段取穴”
理论。
准确针刺大肠俞穴,获得良好的针感 ,使气至病所,集各方力量消除或减
轻腰椎间盘突出部位或受损神经局部的非细菌性炎性水肿,缓解神经压迫,恢复
神经功能,则气血活,经络通,痛麻除。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安建雄,倪 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1996 :184.
[2] 黄仕荣.单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认识. 中国针灸,2007,9 :699 701.
切诊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邓伦杰
201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 ;海南 570208 )
[摘 要] 切诊在针灸临床中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针灸临床医生对切
诊重视不足,笔者以《内经》为依据,并结合其他医 对切诊的论述,将切诊分
成脉诊与按诊两部分内容,按诊又分成经络诊查、腧穴诊查、经筋诊查三部分内
容进行论述,独具针灸特色的经络辨证,以便于指导针灸临床,同时论述了切诊
在针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使针灸诊疗具 客观性强、可重复性强的特点, 利
于针灸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针灸;切诊;脉诊;按诊;经络诊查;腧穴诊查;经筋诊查;疗效评
价
中医强调辨证论 ,要做到辨证论 ,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望、闻、 、切,
然后进行四诊合参,方能谈及辨证与论 ,若仅仅重视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对其
他方面未予重视,甚至舍弃其他方面,皆是不全面的,这样就会 失偏颇,针灸
亦应如此。现在的针灸临床医生大多重视前三者:望、闻、 ,而对切诊的重视
不足。殊不知切诊在针灸临床中占 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论述如下: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
定的部位进行触、 、按压等,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
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1 脉诊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即强调了脉诊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凡将用针,
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 也。”指出针灸治疗前,一定要诊脉,以了解
患者病情,再进行治疗。在 《灵枢·终始》中则进一步指出脉诊在针灸中的具体
应用方法:“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
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
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
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脉口
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阴,
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 ;人迎与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
与之短期。” 指出医者针灸治疗前通过诊查患者人迎、寸口脉,以了解患者所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辑(总第18辑).pdf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4辑(总第15辑).pdf VIP
- GB/T 18998.5-2022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pdf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8辑.总第19辑.pdf VIP
- 急诊危重症护理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pdf
- 新解读《DL_T 2765—2024输变电工程逻辑模型规范》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G3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400题)含答案.docx VIP
-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总第20辑.pdf VIP
- 房地产开发重要节点及流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