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乡土历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乡土历史.ppt

第一课 上海历史的童年 位置: 长江三角洲东缘. 成陆: 冈身:6000年前,上海西部已经成陆,东仍为海洋。 山丘: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后期, 在今天松江西北部形成一些山丘。 6000年,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文明起源: 文明出现—古代: 1.勾吴时期(商-周) 2.申城时期(周) 3.华亭城时期(唐-元) 4.双子城时期(明-清) 冈身:由于长江和海浪的作用,在今太仓、外岗、马桥、胡桥一线,形成一条沙带。古代先民定居于此地,至今仍然存在。 山丘: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后期,此地岩浆奔涌、后经风化侵蚀,在今天松江西北部形成一些山丘。 如,凤凰山、天马山、佘山、辰山、机山、薛山、小昆山、横云山、厍公等,被称为云间九峰。 1962年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山坡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与红烧土等文化堆积,确定这里是一处古文化遗址。1977年经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为文物保护地点。 同年当地重固中学师生在福泉山下田间劳动,又发现数件崧泽文化的陶器。 为了开展太湖地区的古文化研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79年,1982—1988年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的居址1处、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以及战国墓6座,西汉墓96座,唐墓l座,宋墓2座,共出土各类文物28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玉琮。 现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其中有些珍品还远赴美国最闻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展出。 考古学家在福泉山西北一方5.3米高的深坑里还发现了一大方夹着各种文化土层色泽的壁面,犹如一幅新石器时期以来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历史年表,最底层呈青灰色的为马家浜文化层,中间的黑色土层是崧泽文化层,上面的灰色土是早期的良渚文化层,接近地面的黄褐色土是晚期的良渚文化层。 这样完整的古文化土层堆积,是田野考古不可多得的地层遗留,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代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证明了重固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业已成陆,并已有我们的祖先在福泉山附近劳动生息,更用他们的勤劳及智慧改善和丰富着他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远古时期的上海人——福泉山人,通过艰苦的生活磨练为上海古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重固还蕴藏着其他丰富的古文化遗址,有西汉前期的骆驼敦古文化遗址,元代有名的水利专家和画家任仁发墓志、西晋名将陆机墓、城隍庙、法会庵等等。 这些遗址,都即将被整理、修复、完善、开放。福泉山古文化群将向社会展示重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让世界再次了解上海,了解上海的古代文明,丰富着上海的文化、历史内涵。 上海(闵行、奉贤、嘉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末泰伯奔吴的时候。商末(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朝先祖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其三弟季历,携二弟仲雍东奔江南,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开创了姬姓诸侯国——吴国的历史。 吴灭后,上海地区入越;越王无彊大败于楚,后成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 春申君名叫黄歇(——公元前238年),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官至楚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被楚王分封到原来吴国的地方。《越绝书》记载他在吴地(今天苏州一带)兴修水利,当地人对他很尊重。 春申君率先治理拓浚的河道称作“黄歇浦”,也就是今天的“黄浦江”。在今天上海西南地区,形成了上海最早的市镇,又称为“申城”。这是上海地区建城的开始 。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 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华亭县 北部的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 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 秦灭楚以后,在申城设立了海盐县,归会稽郡管辖。后来海盐县治几经变迁,申城也几经兴废。到了三国时期,海盐县北部的华亭镇(今松江区)逐渐开始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海盐县北部重镇。 这样,上海地区的发展从原来的申城转移到了华亭镇,并逐渐地稳定了下来。晋时松江(吴淞江)居民创造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一带被称“扈渎”,后又改“扈”为“沪”。沪,也成了华亭地区的地名之一。 东晋永嘉南渡,晋室南迁,江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到了隋朝的时候,华亭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集散中心,初具城市规模。终于在唐天宝十年(751年)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