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视与电视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电视与电视机 黑白、彩色、无线、有线电视 机械电视、电子电视 卫星电视 模拟、数字 世界电视日 11月21日 电视技术的定义:用电的方法连续地、及时地传送活动、景物的影像的技术。 传真是传送固定的图象或文字。 一、发展历史 19世纪后期,用电传送图象的思想已萌芽,分为以下几步: (1)把图象分解为尽可能小的“象单元”——象素; (2)把象素转换成“电信号”; (3)把电信号传送到远处; (4)用接收装置把电信号还原成象素; (5)把象素重新组装为图象。 有两类方案: (1)大量象素同时送出去,称为并行方式。难度大,不易实现,已被淘汰。 (2)像素逐个以串行方式传送出去,此法可行。 1873年,麦尔兰·史密斯发现光电现象。以后有了光电管,可把光转变为光信号。 1883年,保尔·尼普科夫(23岁),提出串联图象传输法——尼普科夫圆盘。 1884年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电动望远镜”专利。专利描述了三个基本要素:1、把图象分解为象素,逐个传输;2、传输时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但人察觉不出来,仍认为画面是融合为一的。 由于光电管信号太弱,当时又无电子管放大器,所以不可行。直到1907年,有放大管后才被证明可行。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电视这个词。 机械电视 第一台机械式电视是英国的约翰·贝尔德(又译贝尔纳,1888-1946)于1924年发明的。 采用两个尼普科夫圆盘,一个对被传送图象扫描,一个用于还原图象。两个圆盘同步旋转,距离4英尺,2′′х1′′,30行线。传送一个十“字”剪影像。发送是图像分解成象素,接收是组合还原成图象,二者转速要一致,相位也要一致,即同步,还原的图象不错乱。 早期电视图像 1928 机械式分辩率太低,只有几十行,太粗糙。若要增加象素,必须增加扫描行数,增加圆盘直径、孔数,孔数越多,孔越小象素越多,但光线越弱,且圆盘转速要大大加快。实际上不可行。 .电子式电视 ?1897年,德国的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屏上会发出亮光。 光电转换原理 光电摄像管靶T上涂一层铯微粒涂层,对光敏感。管中的电子枪发出很细的电子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地打在靶上。当电子束打在靶面某一点上时,若该点亮度为0(即为暗),则靶的电导为0(电阻很大)。若该点亮度较亮,电导较大(电阻很小)。物体投影到靶上各点的亮度不同, 电子束在靶面扫描时, 各点的电导不断变化, 电流不断变化,在RS上 产生的电信号反映了 亮度的变化,即图象 各点的变化。 光电转换原理示意图 开始进行实验 广播的先后顺序是: 美国(1928 年)、英国(1929年)、苏联(1931年)、法国(1932年)、 德国(1935年)、日本(1939年)。 开始电视广播的先后顺序是: 英国(1936年)、法国(1938年)、 苏联(1939年)、美国(1941年)。 .电视广播兴起 30年代,英、德试播过机械式电视。 1935,德每周三晚播放电视节目。“公共电视室”。 1936,英国广播公司播放歌舞节目。 1936,德国新建成的“保罗·尼普科夫”电视台转播柏林奥运会。 1937,第一次直播英王加冕仪式。 1938,苏联开始电视转播。 1939,美国开始电视转播。 二战前各国电视扫描标准互不相同,英405行,苏343行,美441行后改为525行(沿用至今)。 战后恢复,1949-1951,美国电视机从一百万増至一千万台,电视台数百家。1948年,英国生产电视十万台。 战后,欧洲统一电视扫描行数(除英、法外)为625行,英仍为405行,法819行。 1949年,美国一千万人看杜鲁门总统就职的电视转播。 .彩色电视的出现 19世纪末,发现三基色原理,红、绿、蓝合成绝大多数彩色光。 1928,英国用尼普科夫圆盘加上滤色镜,进行彩电试验。 1930,美国也试验机械直播式彩色电视。 1940,美国戈德马克发明第一台NTSC电子扫描彩色电视机。 1946,美国无线电公司试验第一部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荧光屏15*20。实用彩色显象管诞生——荫罩式彩色显象管。 英国提出PAL制(逐行例检正交平衡调幅制),法、德采用SECAM制(调频制)。美国为NTSC制,成为彩电三大制式。PAL制用的国家最多,中国也用PAL制。 1955,全世界有电视机5-6千万台(黑白)。 1958,中国北京、上海建立电视台,生产第一批北京牌电视机,天津无线电厂出品。35cm(14英寸)。20年后才开始普及发展。80年代彩色电视,90年代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953,美试播NTSC制彩色电视。1954,试生产彩色显象管,1961年开始大发展。至196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