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乐一中 李振宇.ppt
第一部分 单元概述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945— ) “南方谈话”的思想精髓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把对社义的再认识问题加以集中提炼,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这两条。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明确提出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义,为提出社义市场经济论奠定了基础。 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讲综合国力、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切不可丧失机遇。 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以及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主要思想,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奋斗的丰功伟绩。学习时要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不是毛泽东思想。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概述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对教材的阅读归纳能力,宏观上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提供素材(文字、图片、影视等)感知历史;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合作学习。 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的精神。 重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和内容,以及 对不同时期的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与灵魂。认识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教学要点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论内容。 第二,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三,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本节内容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来讲述,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认识。 ◇本节教学应该尽可能利用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毛泽东革命斗争生涯和中国革命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史实,形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认识,弄清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 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27年)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 本问题--农民问题。 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37年)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成熟:抗日战争(延安时期)(1937-45年)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解放战争(1945-49年)解决了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过渡时期(1949-56年)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建设时期(1956-66年)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