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克里普克是当今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 1979 年发表的《关于信念的
疑难》一文中,提出了信念之谜,在使用去引号原则、去引号原则的双条件形式以及翻
译原则的前提下,克里普克把信念之谜表述为:皮埃尔究竟相信还是不相信伦敦是美丽
的?这个谜题不仅涉及了同一替换律、信念、意向性等重要理论,还涉及了语言学、哲
学、心理学、逻辑学等重要领域。
信念之谜提出后,在国外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虽然克里普克本人一直强调在
现有的知识条件下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但还是有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解谜方案,例如有福格林的“分离的信念系统”、 索萨的
“解释原则”、普特南的“等同描述”、 盖若特的“识别性知识”概念以及费特的“强
意义和弱意义理论”等,他们的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
问题的视角,但是他们的方案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念之谜。因为他们忽视了对信念之
谜的理论背景的深层次探讨以及对信念本身特点的分析。
本文在借鉴国外最新解谜方案的基础上,对信念之谜作了重新思考。首先,在信念
之谜是否有解决方案这一问题上,笔者通过对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即他和其他学者分歧
的根源的探讨,驳斥了克里普克所谓的“信念之谜无解”的观点,而肯定了信念之谜是
有解决方案的。同时在对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的分析过程中,笔者找到了解决信念之谜
的关键,即:专名本身可以没有涵义,但是说话者却可以后天赋予专名以相关联的描述
性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克里普克和其他学者的观点。其次,笔者通过对信念
理论、意向性理论以及专名的语义学语用学理论的分析,对上述观点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进行了论证,并得出结论:在信念之谜问题上,虽然专名本身没有涵义,但是说话者却
可以根据自身的意向性内容而赋予专名以涵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涵义不是专名
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后天被赋予的。由此,笔者通过将信念理论、意向性理论、专名的
指称理论相融合,对信念之谜作了一次尝试性解答。
这种解答也表明了笔者的专名理论观点。即,专名只有指称而没有涵义,在如何实
现指称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说话者是根据自身的意向性内容而赋予专名以涵义的。这
本质上也是描述理论和直接指称理论的融合。实际上,也有很多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
如林斯基、陈波等。
关键词:信念之谜;信念;意向性;专名的语义学语用学
I
Abstract
Kripke is a nowaday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ogician,in 1979’s article《A Puzzle about
Belief》,he proposed “Kripke’s puzzle”, on the premise of using the disquotational principle, a
strengthened “biconditional” form of the disquotational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Kripke stated “Kripke’s puzzle”is that Pierre believes or doesn’t believe London
is beautiful? The puzzle not only involves the important theories of the substitutivity
principle,belief, intentionality, but also involves the important domains of linguistics,
philosophy, psychology,logic and so on.
After “Kripke’s puzzle” was proposed,it gives the great shock to foreign philosophy.
Although Kripke always emphasized that under the existing knowledge condition, it is unable
to solve this puzzle, many scholars still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is puzzle, and proposed
respective solution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such as Fogelin’s “a divided belief system”,
Sosa’s “the hermeneutic principle”, Putnam’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炉灭火保护系统.doc
-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颐与园.1.ppt
- (欧阳)第四章企业设立阶段的税务筹划2013.02.05.ppt
- (苏教版)四年级品德和社会下册课件.绿色小卫士.1.ppt
- (扬帆化工)行业整治自查报告.doc
- [名校联盟]内蒙古海拉尔三中高一生物《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ppt
- “报纸消亡论”视角下报媒的生存路径探析____以《南方都市报》为例.doc
- 《汉书》论赞的研究.doc
- “九选六”考试图文详解.doc
- 《一位平凡女人的日记》翻译报告.doc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精品(突破训练).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精品有答案.docx
-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认识图形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套.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精选答案.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精品(突破训练).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有一套).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含答案)word版.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模拟题).docx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测试卷含完整答案(网校专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