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经卫星测定,地球是一个“梨状体”,其南极内凹、北极外凸。地球的赤道半径R=6378. 4 Km,极半径R=6365.9Km;扁平率为1/297;表面积为51×108km2;体积为1.08 20×1012km3;质量约为5.98×1021吨。从卫星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 2. 图2-1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3. 地球的内部构造(图2-2、图2-3) ⑴ 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厚薄不均匀,平均厚度33KM。 ⑵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也称为中间层或过渡层。根据化学 成分的不同分为 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 ⑶ 地核:主要化学成分为铁、镍,所以又成为铁镍核心。 地球的形状 古代人们曾根据直观的感觉,提出“天圆地方”的假设。以后根据月食时地球的阴影、远航船桅的自下而上消失、向北旅行时北极星升高等自然现象逐步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形天体,十六世纪初哥伦布、麦哲伦绕地球航行成功,证实了这一看法。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在引力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联合作用下,地球应该是一个微扁的球形。十九世纪通过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得出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的推论。近年来,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观测、计算,发现地球不仅子午圈是椭圆,赤道和纬度平行圈也都是椭圆,地球形状实际上是一个扁率(即地球长短半径之差与长半径之比)不大的近似三轴椭球体。其南半球比理想椭球体表面略低,南极向内凹约30m;北半球略向外凸,北极约外凸10m(图3-1);赤道面呈椭圆形,长轴指向东经160°、西经20°,长、短轴差430m。 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 厚度:大陆上厚的70多km,海洋里薄的仅10多km,平均厚度在33km左右。 ???? 化学组成:组成地壳的化学成分有10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如表所列几种: ??? 硅铝主要分布在地壳上部,即为硅铝层,其厚度不一,大陆上厚,海洋底薄,太平洋底大部缺失。 ???? 硅镁成分主要分布在地壳下部,即为硅镁层,其中铁的成分有所增加,铝的成分有所减少。 地幔: ???? 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两层: 地幔上层--化学成分主要是硅氧,其中铁、镁、钙显著增加,硅铝的成分有所减少,也称橄榄层。 地幔下层--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 地核: ????主要化学成分是铁、镍,所以又称铁镍核心 地质作用 1、导致地壳物质成份及地表形状、岩层结构、构 造发生变化的一切自然作用都称为地质作用。 2、这些作用有些进行得剧烈而又迅速;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则进行得非常缓慢。 3、举例: 图2-6为广州附近七星岗海蚀地貌示意; 图2-7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古庙海蚀岩柱示意。 它们是海陆变迁、地壳运动留下了有力的证据。 4、按地质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可将地质作用划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的旋转能和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在其衰减过程中释放出的热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大多数的地震以及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等都属内力地质作用现象。 2、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重力位能(包括其它星体的引力作用)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常见的外力作用现象有气温的变化、雨、雪、风、地面汇流、河流、湖泊、海洋作用、生物作用以及重力作用等等。 3、地质循环 如果我们对前述各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现象进行归类可将其划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以及构造运动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地质作用在地壳上构成了一个巧妙的循环过程: 图2-8地质循环示意图 风化剥蚀使暴露于地壳表面的岩石破碎剥落,破碎剥落的岩石碎屑物质被一定的外力地质作用搬运后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沉积下来,当这些沉积下来的岩石碎屑物质埋入地下一定深处,就会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成岩,变质成岩的岩体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一旦暴露于地壳表面又会重新被风化剥蚀,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其为地质循环。 4、地质作用分类 2.1.2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由于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不同,因而反映出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所以,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一) 光学性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