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大足宝顶山石刻的世俗化倾向看佛教的中国化.pdf
· 美术与设计 · 大众文 艺
从大足宝顶山石刻的世俗 向看佛教的中国化
宋朋超 (云南大学 650500)
摘要 :宝顶 山摩崖造像是 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 、生活化的典 式,呈现 出求子、怀胎、临产 ,以及婚娶、送别等一系列 日常生
范,其通俗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佛教教义形象地展现出来,流露出浓厚 活情节。上部凿七佛,中部凿一对夫妇正在佛前求子,左右雕刻
的生活气息,拉近与信众的距离。宝顶山石刻的世俗化倾 向是这一时 父母抚育儿子成长的十幅图像 ,情节连贯,感人至深。把父母养
期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亦可窥探佛教中国化的路径。 育儿女的辛劳过程 以写意的雕刻手法呈现于石壁上 ,将世间养育
关键词:大足宝顶山石刻;世俗化;中国化 儿女的繁琐生活细节提炼为父母对儿女的十大恩德 ,每一幅画都
是熟悉的生活细节 ,使人们在观赏艺术的过程中回忆生活,深刻
引言 体味和反思人生。
伟人邓小平身前参观大足石刻 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 还有 《养鸡女》,表现的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古代劳动妇女形
完全是中国的了”,一语道破大足石刻艺术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 象。她衣着朴素,无任何装饰 ;面庞丰盈,略带微笑,散发出温
史上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和美学风貌。而宝顶山石刻, “凡释典 柔、善 良、朴实的气质 。四只鸡的刻画更是活泼而喧闹,进一步
所载无不备列,大小神佛像约万余 ”,是大足石刻造像 的代表 。 衬托 出女主人的祥和、温顺。这不是单纯的人物造像,她是宝顶
观看宝顶 山石刻,仿佛畅游在一幅幅宋代生活画卷之中,同时领 山摩崖造像 “地狱变”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她来宣扬佛教中不
略到佛教中国化的魅力。 杀生的教义。
一 、 宝顶山石刻简述 (三)题刻的世俗化
宝顶 山古今同名,位于大足县城东北面15公里 。宝顶 山石 宝顶 山的碑刻题识往往使用俗文俗字 ,据陈明光等先生统
窟是南宋名僧赵本尊 (智风),承持唐末 四川 “唐瑜伽部总主 计,宝顶山石刻铭文中有异体字 (包括古字、俗字、别字和 自造
持王”柳本尊 (居直)教派 ,于淳熙至淳佑年 间 (1l74— 1241 字)达 118字,由此可见,宝顶 山石刻将生活化的图像与通俗 的
年),以大、小佛湾为中心营建的一座完备而有特色的佛教密宗 经文、碑刻相结合 ,使其成为一个传播宋代佛教教义的 “俗讲道
石窟道场,为世所罕有。 (关于宝顶山的造像年代 ,近代有创于 场”。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为代表精英文化 的人士所不齿 ,但对
唐或建于宋的学术争辩,但笔者倾向于采取 了普遍被接受的一种 佛教的宣传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观点,定为南宋。) 三、宝顶山石刻世俗化与佛教 中国化
二、宝顶山石刻的世俗化倾向 大足宝顶 山石刻从佛教人物造型、题材 、题刻都呈现 出明显
李泽厚说 : “在宗教雕塑里,随着时代和社会 的变易,有 的世俗化倾向,从中可见佛教 中国化的种种努力。
各种不 同的审美标准和美 的理想,大体可划为三种 ,即魏、唐、 宝顶山造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力求生活化,以通俗易懂的故
宋。魏以理想胜 ,宋 以现实胜 ,唐 以二者胜 。” “宋代以现实 事阐释佛教哲理,巧妙地 “援儒入佛”,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路
胜”揭示了大足石刻的总体特点,世俗化特征贯穿其中,这也是 径 。如 《父母恩重经》中以十组塑像述说父母抚养儿子的艰辛过
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程 以及d,JL反哺的故事。该组图表达的核心意义是中国传统儒家
(一)佛教人物造型的世俗化 思想的 “孝道 ”,充分体现 “外佛 内儒 ”的特征。因为印度佛教
佛教 自汉代进入中土 ,就开始了中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