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doc

季氏将伐颛臾 一、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 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品德:“温、良、恭、俭、让” 3、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欲速则不达。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四海之内皆兄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论语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 的道理等。《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背景季康子(?—前468),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 季孙肥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孙肥为季氏,而非季孙氏。季平子生季桓子,季桓子生季康子。季康子,事鲁哀公,此时鲁国公室衰弱,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 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春秋小国,附属于鲁国,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但他们听了孔子(从“仁”政的观点出发,反对“讨伐”颛臾)的观点后,并不服气。其实,做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和季路在内心里是很支持“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的:“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