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及其意义.pdfVIP

云冈石窟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及其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3 云冈石窟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及其意义 曹臣明 大同市博物馆 本文拟对云冈石窟研究历史中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做一些粗略的回忆。20世纪,很多学者 和学术团体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大量的、多次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实地观测、记录,实地 操作,以及对实地、实物的分析,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考古调查工作从时间上看相 对分散但很持久,研究解决的问题较深入和广泛,如时代特征、洞窟形制、造像特点、分期等诸多方 面;考古发掘工作则集中地解决了一些窟檐建筑的历史沿革问题。以下就云冈石窟的考古调查和考古 发掘史、考古学方法在云冈石窟寺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云冈石窟考古发掘的成果及其意义等三方面的 研究试做一些探讨。 一云冈石窟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史 调查方面有1949年以前的Et本学者伊东忠太、法国汉学家C.E沙畹、中国学者陈垣、中国营造学 社梁思成与刘敦桢等人的调查及研究论著,1949年以后的中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派裴文中同志率领 雁北文物勘察团及阎文儒、宿白等先生组织的调查及进行的论著等。考古发掘方面,主要有1938~ 1941、1972、1987、1992~1993年等四次对窟前遗址的发掘。 (1)考古调查方面 1902年,日本学者伊东忠太来云冈调查,后著《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讨论了云冈雕像的来源 问题。1907年,法国汉学家E.E沙畹调查云冈石窟,著有《云冈图解》。1918年,陈垣考察云冈石 窟,后发表《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从史料方面较系统地考证了云冈石窟。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刘敦桢等调查云冈石窟,后发表《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一文。1938—1941年,水 野清一、长广敏雄等调查并发掘了云冈石窟,并于1951年发表出版《云冈石窟》16卷,宿白先生评 价其为“迄五十年代中期总结云冈研究的巨作”。 1950年,中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派裴文中同志率领雁北文物勘团到山西北部,对古代遗址、墓 地、石窟寺和古建筑进行调查,之后发表了《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一书。为建国之后国家组织的一次 较大规模的调查行动。20世纪70~90年代,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宗 154 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 教研究所等众多单位的学者、专家对云冈石窟及周边石窟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如宿白先生经 过多次实地考察,撰写了《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恒安镇与恒安石窟——隋唐时期的大同与云冈》等论文,奠定了当代研究云冈在分期、洞窟组合、 造像特征等问题的基本认识理论框架。另外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调查工作是,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的同 志调查了云冈龙王庙沟西侧的晚期石窟、大同北郊的鹿野苑石窟、西郊的鲁班窑石窟等。中国社会科 学院宗教研究所的丁明夷先生指导调查了西郊的焦山石窟、吴官屯石窟等,并合著有《焦山·吴官屯 石窟调查记》。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指导了云冈石窟洞窟新编号工作等。 2.考古发掘方面 主要有四次: 五窟窟前发现了辽代、北魏上下两层文化层以及其中包含的建筑遗物,在西部窟群顶部和东部山顶发 现了北魏建筑遗迹,在龙王庙沟发掘了一处辽代的建筑遗址。 (2)1972年~1973年,在云冈石窟加固维修工程中,清理发现了第9、10窟前认为是辽金时期的 砖铺地面、崖壁前六个柱础(穴)遗迹。清理了第9、10窟前基岩地面上的部分北魏莲花和龟背纹图 案,清理了地面上(发掘者认为是唐代)的八个方形柱穴(与壁面上的大梁孔对应)。总之这次清理 工作不很完整,也缺乏地层关系和对应的实物资料。 (3)1987年6—12月,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在石窟维修加固工程中,对第5窟山顶东侧小山谷西 的一些附属小窟前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一处内有地灶、火炕的僧房遗迹和一些遗物。发掘者认为 是辽代遗址,但据有细丝竹划痕的白瓷碗、内壁底部有一周刮釉的黑瓷碗等遗物分析,笔者以为是金 代遗址。 掘,由大同市博物馆和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克林先生和大同市博物 馆解廷琦先生任领队。发现的北魏遗迹有:在昙曜五窟前和第9、10窟前发现了两组与壁面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