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析化归思想在三角运算中的应用.doc
例析化归思想在三角运算中的应用
徐志平 (浙江金华一中 321000)
题1: 已知且,求的值。
题2:已知且求的值。
这两题都是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下)第42页上的习题4.6中的第11,12题,笔者在作业批改中发现有许多同学马上就用和角公式将条件展开化简,结果下面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没有将目标角化归为已知的条件角来解决,思维受阻。以下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通过例子针对高中数学在三角运算教学中的化归思想方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化归思想的重视。
化归思想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前苏联著名数学家C.A.雅诺夫斯卡娅,有一次向奥林匹克竞赛参加者发表了《什么叫解题》的演讲,她的答案显得惊人地简单,完全出乎人的意料:“解题就是把题归结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这句话实际上就是体现了化归思想。因此化归的常用模式为
转化
对 象 目 标
解答
化归思想在三角运算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将结论中的未知角化归为条件中的已知角。
题1分析:
,由已知
下面只要求出来即可。同理由
也可类似地求出来。
题2分析:
,由已知下面只要求出来即可。
题3:已知求的值。
分析:这是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下)P92中的第10题,可先将目标进行化简,
===,下面分别求,运用诱导公式=
又,再次运用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
。 本解法是将目标中的角化归为已知角的余弦来解,当然本题还有其它解法,比如也可以从条件进行转化出发来解。
将结论中的未知角化归为条件中的已知角时,要用到整体思想,注意观察不同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千万不要化简为繁。
将条件中的角化归为目标(结论)中的角。
题4:已知。
分析:这是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下)P92中的第9题,观察求证的目标可知,只要将条件中的已知角整合为。则条件化归为
。
题5:已知
.
分析:这是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下)P93中的第14题,此题与题4如出一辙,解题方法也与题4一样。
题6:若
分析:本题条件与结论之间角的关系不明显,但观察条件中的分母中有,暗示我们可以将条件中的角进行重新整合,由
,则条件转化为
所以
将已知角化归为未知角时,要通过仔细审题找到联系条件与结论的桥梁,沟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角进行重新整合。
将求角化归为求三角函数值。
题7:已知都是锐角,且
分析:这是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下)P89中的第15题,观察条件要证明
首先要将目标化归为求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但由于都是锐角,所以若选择求证就不妥了,因为这时
可以选择求证即可。
题8:已知是方程的两根,且
( )
A. B. C. 或 D.
分析:这是一道单元测试题,统计结果失分率很高。事后经了解许多同学是这样分析的,首先选择求的值,接着由韦达定理求得则 因为 所以 选( C ),其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由①②得到这两个隐含条件 ,因为这时 正确答案为选( B )。
题9:已知都是锐角,且
分析:本题中的条件教复杂,不易直接找到证明方法,但通过观察目标角中含有,则可将条件化归为:
,由于都是锐角,所以
接下去可求证考虑到求证更
简单,所以选择
在这类将求(证)角的问题化归为求三角函数值的问题后,一定要考虑到角的取值范围,即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否则容易产生增根。
将求三角函数值问题化归为求解方程(组)问题。
题10:求的准确值。
分析:发现则有
设
,
题11:求
分析:本题的解法较多,其中若采用构造配对式化归为求方程组的解,则会比较简单。设则
因为所以.
题12:求值
分析:同题11,可设
,则有①
②
由①+②得所以=。 本题也可以先降次再和积互化来解,但过程都较复杂。
三角变换公式(或条件等式)本身就是一个等量关系,有时还需要构造配对式,将公式(或等式)中的数学对象化归为已知值或未知值就成为一个方程(组)来解。这时往往还会得到一个副产品,如题12的题解中会得到
化归思想在解题中就是体现了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三角函数运算问题,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深入挖掘出隐藏在题目背后的这种思想方法,才能找到方便、快捷的解题思路。
1
问题A
问题B
问题A的解答
问题B的解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2021范文.doc VIP
- 餐厅6S制作流程.pptx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2 客房预订部服务.ppt VIP
- 北京现代领动_汽车保养手册用户服务指南车辆维护保修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The Beginning-钢琴谱 原调简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双手简谱.pdf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贫困应该带给我们的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 VIP
- 光伏发电+储能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doc VIP
-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pdf VIP
- 隧道注浆施工记录表.doc VIP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1 前台服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