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上历史复习讲义(笔记).doc
八上历史复习讲义(笔记)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鸦片战争 :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 )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开始:1840年6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1842.8《南京条约》
(1)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其中第1、4两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2)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劫难:1、1860.1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1881年与俄国签定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1895年)
1、1894.9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失败)
2、《马关条约》:
时间:1895.4 地点:日本马关 人物:李鸿章—伊藤博文
内容:赔款:白银二亿两;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895—1945);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1、时间:1900年6月 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辛丑条约》时间:1901.9
内容: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担保;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列强驻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
影响: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实业救国。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揭开序幕:1895年春“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发展:严复《天演论》“进化论学说”中国西学第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作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失败原因: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辛亥革命
创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满洲贵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资产阶级和国宪法性质。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矛头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代表人物陈独秀:1915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狂人日记》1918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主要主张 社会实践 特点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学西方技术(器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要求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学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 学西方的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