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 11月 牢 固 社 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学 报 NOV.2008
第 6期 (总 168期) JOL~qALOF~ UATESCHOOLFO CHINESEAI=AEl YFO SOCIAL~IENLES NO.6
论鲁迅和周作人 鬼‘‘民俗的
记忆与想象*
肖向明
提【 要】由故乡 “鬼民俗”的记忆而感发,鲁迅和周作人面对 “与鬼同行”的现实,
他们的文化态度和文学思考是有区别的:鲁迅在 “掏鬼”心态的背后融入了深沉的文化思
索,而周作人则在民俗——学术的立场,细细体味着人生的机微。二者表现出不同的民俗
想象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鬼民俗” 文化沉思 学术兴致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52(2008)o6一O086—05
经历了 “五四”时期激昂的 “打鬼”情绪 厉,并以自娱乐。”② 目连戏演出具有超度亡灵、
体验,鲁迅和周作人回头审视 自己生活 “与鬼 禳灾驱邪、祈福求祥 的心理功能,有着严格、
同行”的民俗记忆与现实,他们的文化态度是 隆重的祭祀仪式,而且借助这些仪式强化 目连
有质的区别的。 戏的神秘威力。鲁迅少年时得以接触农村,热
衷于同农家孩子一起观赏社戏,在 目连戏开演
一
、 “掏鬼有术 ”:鲁迅 的
前扮 “义勇鬼”,参加 “起殇”活动。
记忆 与想 象
鲁迅虽然对 目连戏劝善惩恶的宗教教化不
绍兴 目连戏演出有着深厚的传统,目连戏 存好感,但是对 目连戏 “人情鬼态,穷描极绘,
又称平安戏、召鬼戏, “绍俗称五、六月为凶 幽域通明,并陈一台”③的艺术形式,还是难以
月,所以每年此两月中,该地必有做平安戏之 忘怀的。鲁迅不仅在 《社戏》中生动地描绘了
事。……唯一到天色傍晚,便有许多伶人,扮 目连戏演出的盛况,神往于迎神赛会,而且十分
着魔鬼及小鬼种种可怕的装式,排着队伍,更
附以锣鼓旗帜,在村中送游,俗称召丧。……
召丧完毕,伶人始上戏台演戏,戏 目多演 目连 * 本 文为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金 一等 资助 金项 目 (2007
0410160)和广东省 “十一五”社科规划项 目 “论 2O世纪
救母之事。唯戏剧之外,还要扮许多恶鬼之形
中国文学的民间信仰书写”(07GJ04)的阶段性成果。
状,在戏台下舞跑。迨至明天,将恶鬼赶到台
① 胡朴安 : 《中华全国风俗志 ·绍县做平安戏之风俗》,上海
下,云是将乡村中恶鬼一律赶去之意。近村妇 书店 1986年影印本。引自刘桢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巴
女,呼朋唤友,前来看戏,非常热闹。”①周作人 蜀书社 1997年版,第63页。
在 《谈 “目连戏”》也说道 : “吾乡有一种 民众 ② 谈《龙集 ·谈 “目连戏”》, 《周作人散文精编》,浙江文艺出
戏剧,名 ‘目连戏’,或称 日 《目连救母》。每 版社 l994年版,第 2O页。
到夏天,城坊乡村醵资演戏,以敬鬼神,禳灾 ③ 郭汉城: 《重看绍兴 目连戏》, 《光明日报》1961年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