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翼}的上古韵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议{翼}的上古韵部.doc

小議{翼}的上古韻部 沈瑞清 [提 要] 本文根據閩東方言{翼}的讀音可以追溯到早期p尾的證據,認爲{翼}在商代和{立}一樣同屬於緝部,表示{翌}的獨體象形字確實是{翼}的初文。{翼}從周代開始轉入職部,其條件有待進一步研究。尋找{翼}的漢藏語同源詞必須從這個最古的緝部讀音出發。 [關鍵詞] 閩方言 上古音 翼 翌 羽 一、閩東方言所反映的{翼}的讀音 閩東方言中寧德,福安,中山隆都三點表示“翅膀”的詞讀音如下: 方言點 翅膀 材料出處 寧德1 sip陽入 Norman1977-78:343;陳章太、李如龍(1991:13) 寧德2 θip陽入 林寒生2002第227條 福安(穆陽) si?p陽入 Norman1977-78:343;Norman2007:130 《安腔八音》 *siap陽入 馬重奇2001 ?k下陰入; sip陽入 《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彙對照》第311條 閩東方言的以母白讀正是s聲母陽調類,大多數閩方言“翅膀”一詞都說{翼},因此,各家認爲本字是“翼”顯然是正確的。先秦文獻中表示“翅膀”一般都用{翼},根據汪維輝(2000:73)對文獻的考證,“口語中‘翅’替代‘翼’當不晚於漢末”,閩方言則保留了這個古語詞。 值得注意的是,閩東方言中有p尾韻的方言本來就比較罕見,而這些收p尾的韻母基本上對應中古收p尾的詞,說明少數閩東方言的p尾是存古而非創新的表現,那麼{翼}收p尾極有可能是更早讀音的反映。 二、商代文字資料中的{翼}的初文 甲骨文用來表示“翌日”之{翌}的獨體象形字,葉玉森和馬敘倫認為就是{翼}的初文,唐蘭《殷虛文字記》則認為是{羽}的初文,而甲骨文以前認爲是“羽”的字則是{篲}的初文。唐蘭對甲骨文“*羽”字的讀音、意義都和羽毛的{羽}無關的分析是正確的,對此裘錫圭(1997)有進一步的證明。但是,唐蘭把表示“翌日”之{翌}的字和魚部的{羽}聯係,則無法解釋該字爲什麽可以讀為和{羽}韻部懸隔的{翌},恐不可信。 從閩東方言的情況來看,{翼}在早期很可能曾經讀過收p尾的音。這有力地支持了商代時{翼}{翌}曾經和{立}一樣屬於同樣收p尾緝部的猜想。因此,葉玉森和馬敘倫認為該字是{翼}的初文,讀為{翌},又加注“立”作聲符,從語音角度看非常合理。這個獨體象形字可能由於筆畫繁多,也可能由於它所表示的{翌}這個詞逐漸消亡,最終沒有流傳下來。 三、周代{翼}的韻部 西周早期的大盂鼎“古(故)天異(翼)臨子”,這裏用“異”字表示的{翼}顯然跟表示翅膀的{翼}有詞義上的聯繫。“異”字是{戴}的初文,上古屬於職部,這說明在西周早期{翼}的讀音應該已經在職部了。 在《詩經》中“翼”字作韻腳共21次,都押職部韻(有一些屬於之職部通押)。春秋時代的〈秦公鎛〉裏新出現了一個專門為{翼}而造的“從飛,異聲”的形聲字,曾侯乙墓竹簡則用“從羽,異聲”的“翼”表示{翼}。 這些例子都說明,周代的{翼}讀的都是職部的音。 四、商周時代{翼}{翌}的韻部轉變 從上述材料看,{翼}{翌}的上古韻部很可能在商周之際發生了如下轉變: {立} {翼}{翌} {戴} {異} 商代 緝部 緝部 職部 職部 周代 緝部 職部 職部 職部 中古 緝韻 職韻 代韻 志韻 大家知道,緝部的詞後來演變成脂微部的例子很多,但是,緝部和職部的關係很遠,為什麼會有緝部轉入職部的轉變,它的語音條件是什麼,我們學力有限,目前無法提出圓滿的解釋,只能留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包山楚簡文字編》,張守中撰集,文物出版社1996 《楚系簡帛文字編》,滕壬生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尚書文字合編》,顧頡剛、顧廷龍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藝文印書館1997 《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彙對照》,詹伯慧、張日昇主編,新世紀出版社1988 陳小楓2007:中山隆都閩語的分區類屬,《方言》第1期 陳章太、李如龍1991:《閩語研究》,語文出版社 何九盈1993:《說文》段注音辨,《國學研究(第一卷)》 李家浩1980:《戰國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又收入《李家浩自選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林寒生2002:《閩東方言辭彙語法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 陸志韋[1947]1985:《古音說略》,原載《燕京學報》專號之二十,收入《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中華書局1985) 馬重奇2001:福建福安方言韻書《安腔八音》,《方言》第1期 秋谷裕幸2008:《閩北區三縣市方言研究》,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裘錫圭1982:《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履”》,又收入《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 裘錫圭1992:《談曾侯乙墓鐘磬銘文裏的幾個字》(與李家浩合作),收入《古文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