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doc

山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doc

山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 s晋中市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题 语 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2.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分)本诗前六句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道出了“倦”。(2分)尾联“空悲清夜徂”绾合了诗题“倦夜”。(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前六句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2分)景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参考答案 12.(1)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2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1分),向往的是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1分) (2)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1分)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1分) 山西省平遥县2009年4月高三高补质检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8分)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第一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3分)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5分) 答: 答案 12.(1)重阳节(1分) 赏菊(1分) 登高或饮酒(1分) 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 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文字通顺再给1分)13.(5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