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八年级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及案例分析 一、教学实施建议 这节课给我们的启示是:通过对一串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的认识。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认识时,适当以问引问,引起新的认知冲突,诱发灵感,并暴露学生认识中的错漏,休正学生的想法。只要我们能够将情景和问题优化,构建层层递进的问题,沿着问题提高的线索攀升,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现生动与鲜活,让学生亲历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最终认识上的跃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信息的交互量,节省了探究过程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低耗而高效的教学效能。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 目标需转化成明确的成果性定义。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动词细化目标。 注意: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要界定;行为程度可观测。 修订教材充分体现 “科学与人文并重” (四)修订教材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学活动设计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四)修订教材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学活动设计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四)修订教材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学活动设计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四)修订教材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学活动设计 1.2.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四)修订教材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学活动设计 1.2.3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实验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 明确实验目的 对实验有引导和控制作用。 确定实验原理 连接实验目的与方案的桥梁。 公平控制变量 一般都是多个变量:分成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 只研究两个变量: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显示效果 怎样将实验效果显现出来便于观察 ◆如何显示实验效果 ◎ 构成实验的“三大件” 实验对象: 实验源: 实验效果显示器: 例如,为了研究物体发声的原因,通过观察,提出物体发声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如图1,拿一个音叉,用小锤敲击它,音叉发出了声音,但是难于观察到音叉在振动,此时我们可以采用许多办法,例如,用手轻轻地接触音叉,感受音叉在振动。为了使更多的人观察到它的振动,常常采取用细线拴一个小乒乓球,轻轻地接触音叉,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出,从而说明音叉在振动,实验尽管是很简单的,但是其设计思想确实非常巧妙的。这个实验还可以用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等因素的关系。 又如,我们要验证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或者是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拿一个凸透镜,找一个光源(可以是太阳,蜡烛,手电筒等),汇聚的光线或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上,以便于观察,如图所示。 ▲ 实验效果显示的方法 我们了解实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为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确定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源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明显地显示实验的效果,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转换法 对比法 放大法 平衡法 留迹法 嫁接法 组合、分割法 模拟法 ⑴转换方法 也称间接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常有一些现象因不明显而不易观察或者不易直接观察,这就要借助于力、热、电、光、机械等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以间接地实现可观察、容易观察或观察效果明显的目的。这里说的转换主要是从效果相当的思想出发进行的转换。例如难于观察到音叉的振动,我们利用小乒乓球,轻轻地接触音叉,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出,从而说明音叉在振动;通过放在喇叭纸盆上小纸屑的跳动,间接地说明纸盆发声时在振动,这都是很典型的利用了转换的方法。 ⑵放大方法 在实验观测过程中,有些物理量因太小而不能直接观测时,就可以借助于声、光或叠加等方法,将待测量放大后再去观测。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仪器的设计都源于放大的思想。还有的实验中,需要测量一些微小量,如金属丝的直径,纸的厚度,一段头发的质量等,可以将细导线缠绕在木棒上,测出若干圈导线所占的长度,然后求出直径等,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⑶比较方法 物理实验常通过对一些物理现象或物理量的比较,来达到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实验目的,此即比较法。实际上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实验中都要利用比较的方法.例如: (4)平衡方法 物理实验还常处于平衡状态的等量关系测定未知量。如测定滑动摩擦力、研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等。 (一)几个力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分析 只有做到“三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 VIP
- 昆山通海中学小升初考试试卷.docx VIP
- 交警基本法律知识.pptx VIP
- 2025下半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3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海南三亚市天涯区教育系统招聘幼儿园编制教师16人(第1号)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5套).docx
- 旅游美学——第三章-审美心理.pptx VIP
- 《永冻土地区场道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课程教学大纲.doc VIP
- 考研英语单词表汇总(5500).doc VIP
- 2025下半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3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精品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