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吴筠及心目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吴筠及其《心目论》 李刚 一 解读吴筠 唐代著名道教学者吴筠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颇相抵牾,大体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权德舆《吴尊师传》。该《传》称:“吴筠,字贞节,鲁中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伍流俗,乃入嵩山,依体元先生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尽通其术。开元(713-741)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元(玄)宗闻其名,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尔。’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所当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元宗深重之。天宝(742-756)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盗,乃东游会稽。常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竟终越中。文集二十卷,其《元纲》三篇、《神仙可学论》尤为达识之士所称。凡为文词理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惟筠乎!”[1]《旧唐书·吴筠传》与此基本相同,唯增加“筠在翰林时,特承恩顾,由是为群僧之所嫉。骠骑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筠不悦,乃求还山”一节。[2] 第二类,权德舆《宗玄集序》。该《序》称:“先生讳筠,字贞节,华阴人。生十五年,笃志于道,与同术者隐于南阳倚帝山。……天宝(742-756)初,元纁鹤版征至京师,……请度为道士,宅于嵩邱。乃就冯尊师齐整受正一之法。初,梁贞白陶君以此道授升元王君,王君授体元潘君,潘君授冯君,自陶君至于先生,凡五代矣,皆以阴功救物,为王者师。十三年(754),召入大同殿,寻又诏居翰林。明皇在宥天下,顺风所向,乃献《元纲》三篇,优诏嘉纳。志在遐举,累章乞还。……近古游方外而言六义者,先生实主盟焉。至若总论谷神之妙,则有《玄纲》篇;哀蓬心蒿目之远于道也,则有《神仙可学论》;疏瀹澡雪,使无落吾事,则有《洗心赋》、《岩栖赋》;修胸中之诚而休乎天均,则有《心目论》、《契形神颂》。……合为四百五十篇,博大真人之言,尽在是矣。大历十三岁(778),岁直鹑首,止于宣城道观,焚香返真于虚室之中。”[3] 第三类,综合权《序》与权《传》,并辅以其他材料。如《新唐书·吴筠传》、宋人邓牧《洞霄图志》卷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七等,这些史料都较为晚出,实际上是以上述两类材料为主揉合在一起,其作为史料的价值并不大。 对权《传》与《序》,《四库提要》曾有考辩说:“《文献通考》云:吴筠《宗元先生集》十卷,……卷首权德舆《序》称太原王颜类遗文为三十卷,后又有《吴尊师传》,亦权德舆撰,乃言文集二十卷,均与《文献通考》称十卷者不合。考德舆《序》称四百五十篇,而此本合诗赋论仅一百十九篇,则非完书矣。又《旧唐书》筠本传云鲁中儒士也,《新唐书》本传云华州华阴人,德舆《序》称华阴人,而《传》又云鲁儒士。《序》称受正一法于冯尊师,上距陶弘景五传;《传》又云受正一法于潘体元,乃冯之师,亦相乖剌。考《旧唐书·李白传》称: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而《传》乃言:禄山将乱,求还茅山,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盗,乃东游会稽,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不知天宝乱后,白已因永王璘事流夜郎矣,安能与筠同隐?此《传》殆出于依托。《序》又称筠卒于大历十三年(778),后二十五岁乃序此集,其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德舆于贞元十七年(801)知礼部贡举,明年(802)真拜侍郎,故是年作序系衔云礼部侍郎,其文与史合。”[4] 认定权《传》出于依托,而以权《序》为准,这是有一定考据眼光的,但权《传》也是唐人所作,并非纯属伪托,除去其中与事实相矛盾之处,亦可作吴筠生平参考。 吴筠属唐代茅山宗道士,为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的弟子。[5] 他颇善文辞,与文学之士多有交往,使茅山宗在文人墨客中扩大了影响,如著名诗人李白加入道教时所受道法即属于茅山一系。他在理论上的建树,克服了王远知、潘师正这两代宗师述而不作的弊病,对茅山宗在理论上的发展作了较为重要的贡献,成为道教思想发展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 吴筠的道学论著,主要有《玄纲论》和《神仙可学论》。另外,《通志》卷六七录吴筠《心目论》1卷,《复淳化论》1卷,《形神可固论》1卷,《坐忘论》1卷,《明真辩伪论》1卷,《辅正除邪论》1卷,《契真刊谬论》1卷,《道释优劣论》1卷,《辩方正惑论》1卷。今存《宗玄先生文集》分上中下3卷,卷中收《神仙可学论》、《心目论》、《形神可固论》等。《玄纲论》则另外单独成篇。[6] 可能吴筠的著作散佚较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