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基方剂中药笔记.doc
中医基础理论
1.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2.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3.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4.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5.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3-5)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1-3),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6.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8.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精神乃央。
9.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
中药学
1.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3. 砒石:0.002-0.004g,雄黄:0.05-0.1g,巴豆:0.1-0.3g甘遂:0.5-1g,鸦胆子:0.5-2g,川乌:1.5-3g,雷公藤:10-25g,雷丸:6-15g,牛黄入丸散 0.2—0.5g,麝香入丸散 0.06—0.1g不宜入煎剂,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0.3—1g忌火煅,羚羊角磨汁或研粉服 0.3—0.6g克,煎服 1—3g,巴豆内服剂量0.1-0.3g;甘遂入丸散剂0.5-1g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有小毒。祛风除湿,通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舒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引产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