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信访制度研究的现状(小论文).docVIP

浅析我国信访制度研究的现状(小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我国信访制度研究的现状(小论文).doc

浅析我国信访制度研究的现状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国务院于2005年1月5日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新颁布的《信访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关于信访制度的问题,国内各界争论不休,国内各学者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通过收集整理,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前沿研究情况。 基于2005年颁布的《信访条例》,我选择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信访制度”为关键词,精确搜索2005年至今的所有文章,总共搜索到1257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670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5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27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395篇。这些文章分别讨论了信访制度的历史演变、信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信访制度的完善、信访制度的改革等几个方面。 一、信访制度的历史演变 信访制度是从党的群众路线中诞生出来的一项政治发明,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主要经历了一下几个方面: 1、雏形期(1921年—1951年)。这一时期信访制度还未成形,有信访行为,但没有真正的信访规范。 2、形成期(1951年—1966年)。这一时期的信访制度逐渐完善起来,召开了信访工作会议。 3、基本瘫痪期(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党和政府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信访机构大都处于瘫痪状态。 4、拨乱反正期(1976年—1982年)。“文革”结束后,国家机关逐渐恢复了 信访机构。 5、规范发展期(1982年—2004年)。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开始向法制化迈进。信访制度日益趋于完善。 6、发展完善期(2005年—今)。2005年国务院再次颁布了《信访条例》,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开始发展完善。 二、信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信访功能错位,定位过高,效率低。 信访的功能和作用定位过高过大。从我国信访制度的实际操作看,各级部门作为信访机构受理所有的案件,因为没有相应的权限和职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只是受理而无法解决的事实。由于信访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定位不明确,受理的信访案件没有条件的限制和要求,导致在实际操作时出现重复受理和互相推诿,信访资源被大量闲置和浪费,且效率低下。 2、信访机构繁多庞杂,定位模糊,缺乏统一协调。 现行的信访机构庞杂分散,归口不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及相关职能部门都设有信访机构。但这些信访机构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中央信访机构对地方信访机构及中央各部门信访机构之间的管制协调能力十分有限,缺乏强制约束。各级信访机构定位模糊,地位低下,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而信访的指向往往是掌握党政司法权力的官员,却让没有权力的信访部门出面处理,把信访部门当成了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出现权责错位。 3、信访机制松散,职责划分不清;信访程序缺失,立案不规范。 法律对信访案件的处理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各地信访机构的职能和权力及运作方式有较大的差异,立案和处理视领导重视程度和信访工作人员责任心、情绪而定,随意性较大。即便信访机构把案件批转下级机关或有关部门处理,有些机关和部门往往拖着不办,甚至藉此惩治信访人,信访人则没完没了的反复信访。信访机构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权限,处理问题主要靠领导批示和干预,而一些党政首长对个的批示、处理有时又太过随意,以致吊起了其他信访者或非信访者过高的“胃口”,导致领导人解决了一个旧的案件,却引发出新的案件,有时还误导一些人弃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而找领导人批示,退回来进行信访。由于责任不落实,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群众反复进行信访。 4、信访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程度太低。现行的信访条例没有对信访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办信访事项的机构和个人的责任、办理信访案件的程序等具体方面做出规定,总之,缺少可操作化的、具体而严密的工作规程。 三、信访制度的完善 1、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信访责任,加大解决信访问题的力度。信访问题的根源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决策和执行中损害或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信访工作责任和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也在各级党政领导及其工作部门。为了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许多地方出台了不少信访改革措施,比如信访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领导接待日、联席会议和联合办案制度、问责制等等,强化了各级领导的责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