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doc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结合实例作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 思想品德课 运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渗透,推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整合,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
一、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教师就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小小游戏,趣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思考,活泼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而孩子在游戏中,既能明白道理,又能指导行为,并且提高辨别能力。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课,我们就能否做个文明的,遵守规则的学生进行调查,用电脑显示做抢答形式的填空的游戏:上下车按规定先()后();过马路要先看()在看();行走靠( )边……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灵活特殊的表现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我们平时习惯于粉笔、黑板、加幻灯、录音机的常规模式课来说,确实灵活多了。在课堂上只要指挥“鼠标”,便能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学生。老师少讲甚至不讲,由于运用极富童趣的表现手段,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思想集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完全进入了角色,跟学生、屏幕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目的一是明理,二是导行。在课中注重辨别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将音像有机结合,展现了要辨别的真实内容,更易明理、导行。创设情境,由感官体验引发思维。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大量的感性材料,能使学生部分感官得到体验,转变思维定势,提高思维能动性。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课辩一辩的题目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看着新奇的画面、听着辩别的言语,很容易发表自已的观点。这样利用视听器官增强大脑思维,开发智力。
综上所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学中有乐,乐中有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显著地提高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
1、高素文的《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探微》《小学德育》2004年1月
2、吴建红、吴玉梅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3、丁玉英的《运用多媒体、优化思品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