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弦铮铮弄 雅乐代代传——从田氏三代同台献艺看长阳资丘“泉水派”南曲的传承与发展.pdf
三弦铮铮弄 雅乐代代传
从田氏三代同台献艺看长阳资丘 “泉水派”南曲的传承与发展
罩庆华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湖北 长阳 443500 )
中图分类号:I2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2)05-0083—03
读小学时在地方课中就听老师讲我们长阳土家 徒传艺。解放前夕,泉水派有号称 “竹林七贤”的
族 自治县有 “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跳丧 南曲班子 (田 卜栋、田科魁、田科高、孙迪光、田
舞 (撒叶儿嗬)。尽管我从小就生活在长阳土家族 自 祥交、田开绵、田开冲)活跃在资丘、火烧坪一带,
治县资丘古镇的一个小村子里,常常听到或看到一 田少岩便是 竹“林七贤”的师傅。
些民间文化在乡间流传,上初中时我才学会由跳丧 田科广 (田少岩弟子)承袭 “祖业”,一样喜好
舞 (撒~-fdL嗬)改编而来的巴山舞,也会唱几句山 南曲。受家风影响,其儿子 田庆丰、孙子 田承诚 (现
歌,但对南曲这种古老的曲艺就知之甚少了,第一 为资丘中学三年级学生)也是南曲爱好者。在这次
次真正领略到南曲这种仙乐的真谛是在资丘镇泉水 “资丘论坛”专访中,田科广他们祖孙三人 (图1)
湾村。 为专家、学者表演了南曲中的 《悲秋》和 《夏 13炎
2010年 4月26至27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 炎》。
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民族 在南曲表演中祖孙三人同台献艺实乃少有。待
学会联合主办,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资丘民族文化馆 “客人们”坐定后,南曲表演正式开始,由田承诚
承办的湖北省首届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资丘 手执云板 ,其他艺人手持三弦,只听得云板高奏,
论坛”在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资丘镇举行。在短短两 三弦铮铮,悠扬的南曲在指尖流淌,耳边回荡,让
天的学术会议中与会者不仅尽情观赏了资丘的山水
美景,还受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感受到了土
家族聚居区——资丘民间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更
激动人心的是观看了长阳南曲的故乡泉水湾村数名
村民的表演,尤其是田科广三代同台献艺的场景给
我的印象最深。
4月27日下午凉风习习,研讨会与会专家、学
者、文化工作者~行60余人浩浩荡荡前往资丘镇泉
水湾村四组田科广家。一路上风光秀丽,极为幽静。
听资丘文化馆馆长田玉成介绍,一代南曲宗师田少
岩便居住在这里。过去他是泉水湾大地主,在资丘
古镇有房产,但他隐居在这里,每 日吟唱南曲,带 图1 “资丘论坛”——南曲现场
(前排左三田科广、左四田承诚 、左五田庆丰 )
收稿 日期 :2012—07—27
作者简介:覃庆华 (1974一)女,土家族,湖北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人,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群文馆
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83
《三峡论坛》2012年第5期,总第254期
人如醉如痴: “梧桐叶落金风送,丹桂飘香海棠红, 贝派、水莲派、资丘派。2009年普查统计,“泉水
是谁家,夜静更深把瑶琴抚弄,猛听得 ,檐前铁马 派”的艺人 占了总数的一多半。为什么 “泉水派”
响叮咚。平沙落雁 ,静夜闻钟,这凄凉,想来更比 在长阳南曲中成了主体 “门派”呢?这还得从 “泉
相思重,卧牙床,好比做一场孤单梦……”。那哀婉 水派”的根源说起。
凄凉的曲调把人们 悲“秋”的恃 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此我们采访了田科广老艺人,他说 “田氏的
听众席中,有的和着旋律 “摇头晃脑”,有的双 古墓碑刻可佐证先辈们的南曲文化”。在他的指引
手击掌伴奏,还有一大班记者,不忘手中的快门, 下,我们来到资丘镇五房岭村五组的一处深山里,
在咔嚓作响,要把这难得一见的场景印入镜头,留 在一座田氏的古墓石刻上 ,发现一幅古代艺人演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