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罂粟的历史发展及其药用、危害探讨.doc
罂粟的历史发展及其药用、危害探讨
摘要:从罂粟的历史发展说起,根据其物种特性,在基本信息、相关传说、药用价值及危害后果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和讲解,从而加深人们对罂粟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金三角 药用价值 毒品 外形性质 化学成分 生境分布 历史发展
罂粟(学名:Papaver somniferum)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学名“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罂粟的种子罂粟籽是重要的食物产品,其中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油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沙拉中,而罂粟花绚烂华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
1.外形性质
罂粟,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一般种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茎直立,高60~150厘米。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叶片长卵形成狭长椭圆形,长6~30厘米,宽3.5~2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而抱茎,边缘具不规则粗齿,或为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白粉成灰绿色。花顶生,具长梗,花茎长12~14厘米;萼片2,长椭圆形,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圆形或广卵形,长与宽均为5~7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黄色;雌蕊1,子房长方卵圆形,无花柱,柱头7~15枚,放射状排列。蒴果卵状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黄褐色,孔裂。种子多数,很小,胚乳油质,略呈肾形,表面网纹明显,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本草纲目》言它功极繁茂,三四月抽花茎,结青苞,花开则苞脱,大如爷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大而艳丽,有大红、桃红、红紫、纯紫、纯白色,一种而具数色。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又名米囊花、御米花。古人咏罂粟多从其又名米囊花着笔。
罂粟有数量很多的亚种和变种,花色各异,花瓣的数量和形态、蒴果的数量以及吗啡的产量等物理性质也都是各不相同的。Papaver somniferum Laciniatum(有时也称Papaver laciniatum)是罂粟的亚种之一,花型为重瓣,花瓣紧密排列,整朵花外观似毛绒球。罂粟的某些亚种Norman和Przemko的吗啡含量极低,少于1%,但是某些特定生物碱的含量却很高,这不利于氧可酮生产的劳动密集型过程,与P. Somniferum原种相比。不过,包括观赏用和制种用在内的大多数变种都含有较高含量的吗啡,平均含量为10%。
罂粟科植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种类是草本,也有少数是灌木或小乔木,整个植株都有导管系统,分泌白色、黄色或红色的汁液。《开宝本草》描述其甘,平,无毒。《本草图经》记为性寒。
化学成分
罂粟的种子含少量罂粟碱、吗啡及痕迹那可汀,发芽种子含相当多的那可汀;据另一报道还含有吗啡,可待因及蒂巴因。种子尚含11-氧卅酸。本科植物几乎都含有生物碱,许多种类有毒,如误食金杯花可导致水肿或青光眼,动物例如山羊吃了它,乳汁也会含有毒素。
罂粟的乳汁(即鸦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与蒂巴因(Thebaine),对中枢神经有兴奋、镇痛、镇咳和催眠作用。罂粟碱(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对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果壳(即罂粟壳)性微寒,味酸涩,有小毒,含低量吗啡等生物碱。另含多糖约2.4%,水解可得乳糖10%、阿拉伯糖6%、木糖6%、鼠李糖4%、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60%、4-0-甲基葡萄糖醛酸(4-0-Methylglucuronic acid)4%、微量岩藻糖(Fucose)、2-0-甲基岩藻糖(2-0-Methylfucose)、2-0-甲基木糖(2-0-Methylxylose)及葡萄糖醛酸(G-tucuronic 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糖(D-Glycero-D-Mannooc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
3.生境分布
罂粟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小亚细亚、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地,公元7世纪时由波斯地区传入中国。现在以印度与土耳其为两大主要产地;亚洲方面,以中国、泰国、缅甸边境的金三角为主要非法种植地区。
4.历史发展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罂粟。考古学家说,罂粟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地中海东海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5000多年前的苏美尔人曾虔诚地把它称为快乐植物,认为是神灵的赐予。古埃及人也曾把它当作治疗婴儿夜哭症的灵药。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和罗马的书籍中就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