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红给当代青年的启迪.doc
左翼女作家萧红对当代青年的启迪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2011(2)班 赵天宁
左翼女作家萧红是黑龙江人的骄傲,更是黑龙江文化史的重要精神财富。2011年6月,恰逢萧红诞辰100周年,黑龙江省举办了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以“百年萧红: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缅怀这位曾经感动过无数中外读者的我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在讲话中指出:萧红一生忠诚于文学事业,以觉醒的中国作家和觉醒的中国女性双重身份,背负起为时代写作、为民族呐喊、为广大民众号呼的社会责任,高举着文学的火炬,温暖和照耀着苦难中前行的人们。萧红和她的作品不仅是黑龙江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遗产。
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萧红从小深受祖父喜爱,受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扰逼婚,她无法继续求学,辍学在家。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她于1927年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1930年,萧红初中毕业,她逃婚来到北平,进入女师大附中读书。1931年2月,因生活困难,萧红不得已返回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10月,萧红从阿城逃到哈尔滨,与青年作家萧军相识,开始了共同生活。1933年,她相继写出《王阿嫂的死》、《看风筝》、《腿上的绷带》等小说和散文,从此踏上文学征程。同年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出版,在东北引起很大轰动。为躲避迫害,他们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到青岛,萧军任《青岛晨报》主编。在青岛的日子里,萧红废寝忘食,完成了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1934年10月,他们来到上海,得到了鲁迅的极大关心和帮助。在鲁迅的热情帮助下,萧红的作品陆续在多家杂志发表,成为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的一颗闪亮新星。1935年12月, 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在上海出版,轰动文坛,从此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两萧感情破裂,萧红东渡日本。1937年1月,萧红从日本回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萧红在武汉结识了东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萧红挥笔写下了多篇以抗战为主题的作品,对宣传推动人民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1938年,萧红与端木蕻良结婚。1939年,萧红在重庆撰写了多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在香港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著作标志萧红文学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作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小说《后花园》等作品。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病在香港去世,年仅31岁。
当代萧红研究者认为,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她的作品自传性很强,融入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越是在个人感受与生存幻觉的迷天雾地中,就越能充分地发挥她的天赋才华与独特个性。萧红创作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艺术感觉力和艺术表现力。她凭借女性纤细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捕捉情感记忆中富有韵致的人事景物,抒写现实的人生和自我的情怀。鲁迅曾高度评价萧红的《生死场》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1933年5月间,斯诺访问鲁迅时,问到当时最优秀的左翼作家,鲁迅所列举的作家中就有萧军,并且认为:“萧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萧红深邃而跨越时空的思想,体现在她的全部作品之中;萧红不畏强势、敢作敢当的魄力,体现在她31岁的短暂生命之中。百年萧红,时代萧红。萧红不仅是作家群体的中佼佼者,我们家乡的佼佼者,她无疑也是中华民族的佼佼者。阅读萧红作品,体会萧红思想,不仅对文学青年是一种启迪,对我们就读工科的青年也是一种启迪。
我们应像萧红那样关注时代,爱国爱民。读萧红的作品,虽然都是平民化、乡村化的作品,但在字里行间,又都是记录了那个时代,又都是对芸芸众生的深刻感悟和体恤。如在小说《生死场》中,写到全村起事抗日时,“我是中国人!我要中国旗子。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在她的小说中,这两部分人往往结合为一种角色,她不惮重复地叙说着这样一种角色,即穷苦的女性。从小姑娘、小学生到老妇人,从产妇、母亲到寡妇,她以深浓的颜色描绘她们的命运,含着热泪,感叹她们的善良、诚实和不可救药的柔弱;其中虽然也有反抗的分子,但是在她的笔下是为数极少的。她着重揭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