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少数民族文化的未来.doc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的未来
丁元凯
(我是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师,苗族子弟,所以对苗族文化比较详识)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民族文化,消失,保护,传承
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或早或晚都将会汉化。若现在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那些散居而又无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文化汉化消失要快些。而那部分有文字记载,且人口又多又集居的少数民族文化后汉化消失。随着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也将随之加快汉化消失速度,结果再也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紫千红的乐园,而只有融汇后的一种文化了。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令人堪忧,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为什么悄无声息地淡化和消失呢?我看有以下主要因素作为催化剂使之不得不发生变化和消失:
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传媒。
有了胶鞋和暖而牢的棉衣和人造纤维等布料,人们就不再去种麻、种靛、纺纱、织布、绣花、编草鞋。
生产上有了机械化,人们就不再去创造和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人挖、牛梨。
运输上有了各种先进的运输(车、船、飞机)工具后,人们就不再人挑马驮。
日常生活上有了打米、磨面机、电炉等电器化后,人们就不再去用石磨石臼,不再点明脂柴、菜油、煤油灯,不再烧柴煤。
传媒上有了收音机、电视机、摄影机电话、手机后,人们就不会再用口传或写信的形式来交际和了解信息。
总之,先进的文化将要代替落后的文化而占据市场占据社会。劳动创造语言。既然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新的语言产生,用别人的产品就得用别人的产品名,就像我国用的吉普车、摩托车里的“吉普”(jeep)和“摩托”(motor)两个名词都是外来语(英语)近译过来的。因为是人家先发明,你无法改变,只能借用。
文化的价值差异。
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视其使用价值的大小,宽窄来决定它生命力的强弱。
从人口的比例说,少数民族就已处于劣势,而人口又是说本民族语言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所以范围比较窄。
科举和工作是以汉文化为标准。各少数民族的子弟为了有较好的将来,不得不千方百计地从小就送去学汉语,而本民族语言都说不全,甚至不会说,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其民族文化了。
意识形态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各少数民族的子女们不再受民族界限的约束,习俗的制约,大量通婚,并多数以变汉为结果,即使在户口上还登记少数民族户口,但实际上已不懂本民族的文化和习俗。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积极向上,不干人后的思想外,这里面有自卑因素存在。尽管国策提倡各民族平等,甚至优惠少数民族,但政策很难落到实处,行事起来处处受制,故不少人以是汉族为荣,是少数民族为耻,就像中国落后时多少人崇洋媚外一个道理。这种雀往高处飞,人往利边行的思想和言行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有的。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都是“适者生存”嘛。
其实从民族的素质和天资来说是没有差异的。只存在族别的符号不同而已。况且我国从古到今各民族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大融合、大分离,现在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苗中有汉,汉中有苗”,多数已分不清了。
我们都是黄种人,不存在智商的高低,素质的强弱问题,只是远古时生活发展的地域之不同和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洗礼,才导致今天众多的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差异。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不可代替的优点和风俗习惯。我们苗族绝大多数是豪爽奔放、热情正直、勤劳勇敢、聪明而又富于想象的民族。从古至今几乎都是自由恋爱,自主婚配,以求得彼此最大的满意,所以家庭的巩固率极高,离婚率几乎为零,男女之间只要第一印象良好,彼此根本不需要媒人介绍,就直接几句花言巧语或几首情歌彼此把对方结识。
在日常生活方面,男人干粗活、险活,如:狩猎、犁田打柴等重活。女人干相对安全的活和细活,如在家做家务、纺纱、织布、绣花、缝衣等轻活。劳动创造语言,生活产生文字,在古代文字还不发达时妇女们就形象地把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编、绣、刺在服饰上,如:花鸟、草木、田园、山河等,各种图案有各自的绣法编法规律,并制成样本,苗语称为“本猫”(beenbhnub)。善于编织刺绣的人借去便能编绣出同样的图案来,多数人要师授才会,那也是一种能用载体传承的文化。
苗族又是一个喜欢热闹、热爱生活的民族。从我们的风俗习惯上可以看出,一年四季几乎都有节日,只是规模的大小不同而已。如:正月初一至十四、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三(七月半)、九月九、十二月三十,现在又增加八月八(民族风情节),所以只有十月和十一月份没有节日,其中大年三十晚,正月十四,七月十三和八月八是大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为中等节日,四月八、九月九为小节。但由于苗族的支系和地域的不同对这些节日的重视度可能有差异。除了一年四季的节日外,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苗族人总喜欢邀请客人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总的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