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简《祭公》解构.doc
清华简《祭公》解构
(首发)
张怀通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祭公》是一篇惇史,记载了已是耄耋之年且病重在身的国家宿老祭公应穆王“乞言”而与穆王的一次对话,[1]其文本结构是:
王若曰……祭公拜手稽首曰……王曰……王曰……王曰……公懋拜手稽首曰……曰……公曰……公曰……公曰……曰……公曰……
既然是对话,对话双方就应该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而不可能是一方长篇大论之后,另一方又一长篇大论。这是生活常识,是每一个有对话经验的人都有的生活常识。可是我们看《祭公》文本,穆王与祭公的对话除了开头一节之外,其余部分显然有违这一生活常识,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祭公》文本与实际对话情形有一定的距离。
距离产生的原因,在于《祭公》是一篇真实的对话“记录”。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凭借生活常识将《祭公》文本解构,以还原其实际的对话情形,并通过解构来探求《祭公》记录于册的真相,进而增进我们对于“周书”形成问题的认识。
《祭公》所载祭公与穆王的对话共有四节组成。现在就把《祭公》原有文本结构打破,按照我们的理解将对话按四节重新编排。首先看穆王与祭公对话的第一节:
王若曰:“祖祭公,哀余小子,昧其在位,旻天疾威,余多时假惩。我闻祖不豫有迟,余惟时来见,不淑疾甚,余畏天之作威。公其告我懿德。”
祭公拜手稽首,曰:“天子,谋父朕疾惟不瘳。朕身尚在兹,朕魂在朕辟昭王之所,亡图不知命。”
这一节对话的主旨是,穆王向祭公说明来意——“公其告我懿德”,祭公向穆王报告自己的病情——“朕疾惟不瘳”。“王若曰”的含义是“王如此说”,是史官在记录周王讲话时特地作的标记,表示下面所记都是实录。[2]“祭公拜手稽首”是祭公对穆王尽臣子的礼节,因为这是此时此地祭公与穆王的首次见面。
其次看穆王与祭公对话的第二节:
王曰:“呜呼,公,朕之皇祖周文王、烈祖武王,宅下国,作陈周邦。惟时皇上帝宅其心,享其明德,付畀四方,用膺受天之命,敷闻在下。我亦惟有若祖周公暨祖召公,兹迪袭学于文武之曼德,克夹绍成康,用毕成大商。我亦惟有若祖祭公,修和周邦,保乂王家。”
公懋拜手稽首,曰:“允哉!”乃召毕、井利、毛班。
曰:“三公。谋父朕疾惟不瘳,敢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王受之,惟武王大败之,成厥功。惟天奠我文王之志,董之用威,亦尚宣臧厥心,康受亦式用休,亦美懋绥心,敬恭之。惟文武中大命,戡厥敌。”
这一节对话的主旨是,穆王与祭公共同叙述文王接受天命、武王伐商建国、周召诸公辅弼文武治理天下的史实。这些史实是成王以来西周君臣共享的精神资源,因此类似的话语从《康诰》、《雒诰》等周初诰命,到大盂鼎等康昭时代的青铜器铭文,被反复的演说,从未间断。由于被不停地重复着,几乎由官话变成了套话,而谈话的方式也几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此处的“公懋拜手稽首”,比第一节的“祭公拜手稽首”增加了一个“懋”字。懋,含义是勉,[3]表示此番“拜手稽首”乃举止已经非常困难的祭公的勉力而为。与第一节中的“拜手稽首”标志着祭公对穆王的此时此地的初见礼节有所不同,这里的“拜手稽首”标志着祭公回答穆王征询的正式开始。
“公懋拜手稽首曰:‘允哉!’”与其后的“曰”是连续的,中间杂以“乃召毕、井利、毛班”,说明当祭公表达了赞同穆王讲话但还没有来得及回话时,受到召示的三公——召示者可能是穆王——走到祭公面前。祭公接下来的话是一句称呼——“三公”,这句称呼的性质就是我们熟知的打招呼。
当招呼了“三公”、表示了礼貌之后,紧接着祭公说了一句“谋父朕疾惟不瘳,敢告天子”,说明祭公并没有被“三公”的靠近自己面前而转变话头儿,而是接着回答穆王的征询。
“三公”的出现,不仅增强了对话现场的立体性,而且使得祭公后面的讲话增加了许多关于“臣德”的内容。
再次看祭公与穆王对话的第三节:
王曰:“公称不显德,以余小子扬文武之烈,扬成、康、昭主之烈。”
公曰:“天子,三公,我亦上下譬于文武之受命,皇方邦,丕惟周之旁,丕惟后稷之受命是永厚。惟我后嗣,方建宗子,丕惟周之厚屏。
呜呼,天子,监于夏商之既败,丕则亡遗后,至于万亿年,参叙之。既沁,乃有履宗,丕惟文武之由。”
穆王的问话很简短,是由上一节的套话导引而来,落脚点已是当朝天子的自己了,这表明穆王的征询进入了正题。祭公的回话以“呜呼”为界,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针对天子与三公讲,大意是:因为文王武王的接受天命,才有我们后世子孙的多方万邦,作为文武的子孙应该成为周王室坚固的屏障。第二个层次针对着穆王讲,大意是:希望穆王汲取夏商失败的教训,以便君臣共同保持周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两层意思,都是祭公紧扣穆王征询懿旨而做出的正面回应。
最后看穆王与祭公对话的第四节:
王曰:“呜呼,公,汝念哉!逊措乃心,尽付畀余一人。”
公曰:“呜呼,天子,丕则寅言哉。汝毋以戾兹罪辜亡时远大邦,汝毋以嬖御塞尔庄后,汝毋以小谋败大作,汝毋以嬖士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