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方法在中医多专家经验整合中应用可行性探讨.pdfVIP

Q方法在中医多专家经验整合中应用可行性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杨文辉,姚树桥,贺达仁.从对人性的关注看心理疗法的整合趋势评论推荐.神经病与精神病学,2004: 25(8) 【3】LenSpcrry,JonCarlson,DianeKjOS.成为有影响力的治疗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5月,第~ 版:12.16. 【4】赵志付.中医心身医学体系构想(J).医学与哲学,1995,16(6):324 Q方法在中医多专家经验整合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刘孟字彭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医专家经验的特点,分析了专家经验研究方法的概况和存在的局限性, 介绍了Q方法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步骤,从中医思维、名老中医思维特点等方面论述了与Q 方法研究之间的关联,探讨了应用Q方法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可行性。 [关键词]Q方法;中医;专家经验 古今专家的经验传承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探索有效的研究方法,整理专家经验一 直是中医学关注的内容。 专家经验的继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文献记载,一是通过师承授受。不同的地域、 不同时代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但学派之间的观点差异和研究者对专家经验主观特性的认 识局限限制了中医的快速发展。利用专家各自的独特优势,整合基于多专家经验的辨证论治 体系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定性研究适合研究人类的主观思想,其研究特点契合中医主观经验认识,逐步得到中医 学者的重视,亦有一些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Q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分 析方法整合多人的主观思想,对于形成专家共识有其明显的优势。 一、定性研究的Q方法的学术特点 Jam “Q方法论”(Q~iethodology)是1935年由英国心理学家wiIiStephenson在“自然” ofFactor 杂志发表的《因素分析技术》(TechniqueAnalysis)中创新地提出的,是一种 定性研究的方法,他认为人的主观性是可以被测量的,与因素分析法测量主体相辅相成[1]。 而由自己界定态度的一种研究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研究人类的主观意识。 不同于以往的定量研究,Q方法论研究的是个人的主观意识。既往一般大样本的调查方 法是以“测量”为主体,受访者是被测量的客体,Stephenson将其定义为“R方法论”(R Methodology);Q方法中,受访者的主观意识作为主体,测量的工具是客体。Q方法通过证 同和分析来辨识共性和差异性。它的研究特点适合研究主观经验、看法、信念的范围和分歧。 同时可以通过PQMethod软件分析多个受试者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共识程度,探究现象宽泛的结 构内部和外在的模式和关系,是将定性研究的资料进行定量的分析,使结果更加客观。Q方 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如疾病与健康的研究,嫉妒、爱慕等的情感探索研究等[2]。 二、Q方法研究简介[3,4] (一)Q方法的一般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目的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的核心。 2.形成Q方法研究条目(concourse) 在Q方法研究中,要求参与者对一组针对研究事物有明显分歧的意见和看法的Q集合条目 进行排序,Q集合条目可以从多种来源获得,如直接引用、访谈参与者的话题、学术著作、 媒体等。一套完整的条目可以用来生成一个有固定模式的Q集合。 265 3.形成Q语句(Qstatements) Q集合的合适语句数量是40一80句,推荐40一60个参与者,但实际研究中也有远远少于此 数量的。初步研究可以减少参与者的数量,允许战略地选择包括能提供关于更广泛深入的观 点、有益的注释、其他看法等的额外语句的参与者。根据参与者的观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 数量的Q语句,准备用于Q方法研究。 4.被访谈者Q排列(Qsorting) 该程序可归类彼此关联的Q排序(即完成模板),确定一个小一些因素,可以代表参与 者之间的共识。凶素转轴和统计分析技术的应用,用以保护因子的可靠性。所有参与者的Q 排列中一个显著的凶素合并产生一个单一的配置,作为一个因素阵列,或因素典范。一个表 的所有因素和顺序分配给每个因子的每个语句,作为一个基础因素解释。 5.解释所有Q排列(Interpretation) 凶予解释的依据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