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330006)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116021)2
张小萍1孙淑君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性消化不良(NuD),但因内涵欠确切,现已少用。中医界根据FD临床表现的主症不同,将其分别
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反胃“、“嘈杂”、“呕吐”等范畴。第二届联合欧洲消化病周(1993.7.
巴塞罗那)1500名专家估计,因消化不良症状而就诊于保健门诊的约占门诊人数的30%,消化专科
门诊中上升到70%。国内对消化不良流行病学缺乏大样本的流调研究,统计资料甚少,吴氏等对广
东部分地区城镇居民问卷调查统计(1996年8呻月),消化不良患病率为18.92%,以消化不良为主
诉的病人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苏氏等调查FD占健康体检人数的
23.5%,发病率如此之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消化不良,尤
其功能性消化不良始终是一个挑战性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从
而增强疗效,提高人民的生活与工作质量。目前,在国内外对胃肠功能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FD是
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许多学者根据FD的症状不同进行分型,近年取得一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工作委员会1994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
年编辑出版的《功能性胃肠疾病(The Disorders)》一书中,将其分为三型:
亦有人将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称为混合或复合型。李增烈等对来自全国9所大型
复合型和非特异型占有13.0%。研究表明,在ML型和UL中,大部分患者存在胃肠运动的障碍。但
有许多学者提出,症状分型不能可靠地反映其相应的病理生理。张昆和等从胃电的角度也证实了这
一点。
一、发病机制的研究
(一)、FD的发病机制
临床上见到FD患者症状多样,表现主次不同,这使许多学者认识到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存在
着多样性。其中胃肠运动障碍,特别是胃动力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精神心理障碍
已基本得到认同。汪鸿志认为目前有两个主要假说可以较好地阐明FD发病机制,即上胃肠道动力
低下与上胃肠道感觉敏感或痛觉阈值减低。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胃肠动力学检测方法证实,胃动力
障碍所占比例居诸因素之首(50%左右),国外有报道30%--80%FD患者有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
康氏用胃磁电图法测定FD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明显延缓者达70.9%。周氏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42.9%
的FD患者,存在消化间期的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缺乏消化间期移行性
复合运动(MMC)ⅡI期或IⅡ期延迟出现。而过去有争议的其它因素,如胃酸分泌过多,胃、十二指
肠慢性炎症,已被诸多研究所否认;至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多数学者经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其与FD发病机制无明显相关性。在与FD发病的相关性因素中,胃肠激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精
神心理障碍又与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胃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
要因素,在FD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胃动力障碍的机制
·-·——228·--——
胃动力障碍已被发现存在于多数FD患者中。FD胃动力障碍机制的研讨较多,许多专家认为与
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应激、迷走神经低张、胃肠激素三者有密切关系,尤以后二者为FD的
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达成共识的神经系统紊乱和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已得到充分重视。生理上,胃
肠运动的调节这一复杂过程,受神经与激素的调控,精神紧张和应激状态就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最近被确定,ICC除产生慢波决定着胃的收缩频率、速度和方向外,还参与神经传递过程,参与胃
运动的调控。胃肠激素在胃肠运动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既可单独又可与神经系统协同影响胃
窦的收缩运动,增强胃排空能力,属促进胃动力性激素,影响最大,研究最多;CCK通过促进血管
活性肠肽(VIP)的释放抑制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和减缓胃排空;GAS则通过迷走神经介导抑制胃排
空。何美蓉等发现FD患者胃排空延缓率为53.70%,与文献报道的40.60%一致,此类患者餐后血浆
GAS含量、空腹和餐后血浆、胃肠粘膜NT含量明显高于胃排空正常的FD患者,同时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1部分:乘客和载货电梯.pdf VIP
- 合成药物工艺研究.pptx VIP
- 电气预防性试验及防雷试验工程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基于“六位一体”内部控制的创新实践.pdf VIP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全文).doc VIP
-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 1 B1U1.ppt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吉J2020-011:木塑复合材料景观工程构造.pdf VIP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3部分:杂物电梯.docx VIP
- 服装裁剪与制作(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汇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