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胆胰疾病·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内科
邱向红希亚卡幸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
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
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
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全球每年死子肝硬化
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目前现代医学对肝硬化腹水尚无特效疗法,
而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延缓病程进展。中医药在肝硬化腹水,尤其是难治性腹水的治疗上
则充分发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收到较好的近期疗效。本文就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一、现代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简述)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肝功能严重受损及机体失代偿的表现。其形
成的最基本因素有:1、门脉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3、肾脏因素(有效血容量减少、肾
血管收缩、肾血流量重新分配);4、内分泌因素的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力增加、
ADH增加、心钠素的减少、雌激素的水钠潴留作用及其它内分泌因素)。现代医学认为,多数肝硬
化与慢性乙型肝炎之长期反复肝损害有关。据刘燕玲等统计表明,肝硬化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
的占84.0%,与北京市统计资料85.7%相同。
二、中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理论认识
1.本病的源流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临床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特征,在古
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鼓胀多由黄疸、胁痛、肝癌等失治,导致气、血、水瘀积于腹
内而成。历代医家对本病十分重视,把它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
关于本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指出:“鼓胀何如……腹胀,身皆大,大与肤
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灵枢·百病始生篇》日:“湿气不行,凝血蕴而不散,津液
涩渗,著而不出,而积成矣”。《医门法律》日:“凡有症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
腹大如箕”。《中医内科证治学》认为:凡饮食不节,嗜酒成性;或房室劳倦,情志所伤;或外感时
疫,水毒虫积;或其他病情传变,引起肝脏损害,症见面色苍黄,腹胁攻痛,络脉怒张,肝脾肿大,
或坚硬缩小,腹水胀大等。
《中医内科治疗大成》认为:鼓胀又称臌胀,单腹胀,水蛊,膨亨,蜘蛛蛊,单腹蛊,是据腹
部膨胀如鼓而命名。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历代文献里,尚有气臌、水臌、血臌、虫臌等记载。
2.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鼓胀的基本病因病机。情志所伤,气机不利,肝郁乘脾,
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而侮木,肝郁更甚,其结果既可致血瘀,
又可使脾气更虚,水湿更盛。肝脾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脾病久必然累及于肾。脾虚不运,肾精
·--——337.--——
衰减,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不利,则进一步导致脾阳更虚。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更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气郁结,郁久化热伤阴,肝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阴不足,这样肝肾阴
虚,使鼓胀病势日益加重。
隋唐时期,对鼓胀的病因认识逐步深入,如《诸病源候论·水蛊候》已认识到本病的形成与感
染“水毒”有关,指出:“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
肿状”。
《中医内科治疗大成》认为:鼓胀的病因主要是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血吸虫感染,
黄疸,积聚失治。其发病机理则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内而成。
故本虚标实,虚实交错,为本病主要病机特征。
一般鼓胀早期,病在肝脾,此时肝脾代偿功能游可,腹水较少,且可随治随消。若病久及肾,
肝脾肾虚损。瘀血久居,气血水湿阻滞,则形成大量腹水,甚则波及下肢及全身。
明清时期,进一步对治法加以论述。如王肯堂《证治准绳》说:“实者祛之,虚者补之,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邪从外入内而盛于中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阴从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交车辆停靠站位置对交通噪声的影响的研究.pdf
- Cajal间质细胞和胃肠运动.pdf
- 混凝土结构维修策略的研究.pdf
- 复方泥鳅超微粉胶囊抗疲劳的动物性实验的研究.pdf
- 地基固结变形反分析的研究.pdf
- 变形速度及晶粒度对GH4169合金高温拉伸性能与组织的影响.pdf
- 不同剂量维胺酯胶囊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随机多中心临床的研究.pdf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西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pdf
- Ln0.6Sr0.4Co0.8Fe0.2O3(Ln%3dLa%2cPr%2cNd%2cSm)复合氧化物的混合导电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研究.pdf
- 固溶时效条件对C194合金的性能的影响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