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设计word说明书已经通过各大高校老师审核认可并通过答辩,准确完整无误。欢迎大家下载学习交流。感谢诸位朋友对我提供的设计资料的赏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有疑问可联系上传本人解答!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扣环冲压模具的设计
姓 名 徐熔涛 学 号
系 部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教师 沈杏林 职 称 副教授
摘 要
本课程设计重点是冲裁、弯曲两个基本工序及其模具的计算和设计,本课程设计在冲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详尽的针对冲裁模和弯曲模的设计原理、方法的应用,还特别对冲裁、各类弯曲工艺及模具的设计计算。本文介绍的模具实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1 扣环的工艺分析 5
2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 7
3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7
3.1 模具类型的选择 7
3.2定位方式的选择 8
3.3卸料方式的选择 8
3.4导向方式的选择 8
4 模具设计工艺计算 8
4.1计算毛坯尺寸 8
4.2排样、计算条料宽度及步距的确定 10
4.2.1搭边值的确定 10
4.2.2条料宽度的确定 11
4.2.3 排样 12
4.2.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2
5 冲裁力的计算 13
5.1计算冲裁力的公式 13
5.2 总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弯曲力和总冲压力 14
6 模具压力中心与计算 17
7 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18
8 刃口尺寸的计算 19
8.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9
8.2刃口尺寸的计算 20
8.3计算凸、凹模刃口的尺寸 21
8.4冲裁刃口高度 23
8.5弯曲部分刃口尺寸的计算 23
8.5.1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 23
8.5.2弯曲部分工作尺寸的计算 24
9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7
9.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27
9.1.1凹模的设计 27
9.1.2凸凹模的设计 29
9.1.3外形凸模的设计 29
9.1.4内孔凸模设计 30
9.1.5弯曲凸模的设计 30
9.2卸料部分的设计 31
9.2.1卸料板的设计 31
9.2.2卸料弹簧的设计 31
9.3定位零件的设计 33
9.4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 33
9.4.1上下模座 34
9.4.2模柄 34
9.4.3模具的闭合高度 35
10 模具总装图 35
11 压力机的选择 35
总 结 37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39
图2—1 零件图
如图2—1所示零件图。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 LY21
该材料,经退火及时效处理,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适合做中等强度的零件。
尺寸精度:零件图上的尺寸除了1个孔的定位尺寸标有偏差外,其他的形状尺寸均未标注公差,属自由尺寸,可安IT14级确定工件的公差。
表1.2部分标准公差值(GB/T1800.3—1998)
公差等级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基本尺寸 /μm /mm >3~6 12 18 30 48 75 0.12 0.18 0.30 0.48 >6~10 15 22 36 58 90 0.15 0.22 0.36 0.58 >10~18 18 27 43 70 110 0.18 0.27 0.43 0.70 >18~30 21 33 52 84 130 0.21 0.33 0.52 0.84 >30~50 25 39 62 100 160 0.25 0.39 0.62 1.00 >50~80 30 46 74 120 190 0.30 0.46 0.74 1.20 >80~120 35 54 87 140 220 0.35 0.54 0.87 1.40 经查公差表,各尺寸公差为:?30 +0.30 7 0-0.36 17 0-0.43 120-0.43
工件结构形状:制件需要进行落料、冲孔、弯曲三道基本工序,尺寸较小。
结论:该制件可以进行冲裁
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磨具的复杂程度和模具的寿命。
2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
根据制件的工艺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弯曲三道基本工序,按其先后顺序组合,可得如下几种方案;
落料——弯曲——冲孔;单工序模冲压
落料——冲孔——弯曲;单工序模冲压。
冲孔——落料——弯曲;连续模冲压。
冲孔——落料,然后进行弯曲;复合模冲压。
方案(1)(2)(3)(4)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 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所以模具类型为模。.2定位方式的选择? ?因为该模具采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