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doc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362—198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将碳纤维复丝浸胶后测定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1 试样 1.1 试样形状及尺寸 测定碳纤维复丝拉伸能用的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 1.2 试样制备 1.2.1 试样由碳纤维复丝浸渍环氧基树脂胶液制成。供参考的胶液配方见附录A。 1.2.2 碳纤维复丝在浸胶前应预先在3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 1.2.3 纤维复丝可用手工或机器法浸胶。手工浸胶法参考附录B。 1.2.4 试样按图1要求的尺寸,在两端用0~0厚的纸片胶固。可用任何室温固化 的胶粘剂。 1.3 试样外观和含胶量 1.3.1 试样应浸胶均匀,光滑,平直,无缺陷。 1.3.2 由复丝浸胶制成的试样,含胶量应控制在35%~50%的范围内。 2 试验设备 2.1 采用无惯性拉力机。载荷相对误差不超过±1%。备有自动记录负荷-变形曲线的装置 。记录仪装置走纸速度误差不超过±1%。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标准环境条件,温度为23±2℃,空气相对湿度为50±5%。 3.2 在其他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将试验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4 试验步骤 4.1 检查试样外观。测量试样标距,精确到0。 4.2 调整试验机恶化头移动速度,可在1~20mm/min范围内任选一档速度。 4.3 调整记录仪走纸速度,使其不小于夹具移动速度的40倍。 4.4 装夹试样,要求复丝和上下夹具的加载轴线相重合。 5 试验结果及计算 5.1 试样数目 每组试验测10个试样。如试样断在夹具处,该试样试验结果无效。每组试验有效试样应 不少于6个。有效试样不足6个时,应进行重复试验。 5.2 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计算 5.2.1 从负荷-变形曲线计算拉伸强度〓表观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袭伸长率。 P σt=-----……………………………………………(1) A 式中:σt——拉伸强度,kgf/cm[2](MPa); P——破坏载荷,kgf(N); A——复丝截面积,mm[2](m[2])。 注:复丝截面积测定法见附录C。 5.2.1.2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a按式(2)计算: △P L Ea=-----×-----………………………………………(2) A △i 式中:Ea——表观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 △P——由负荷-变形曲线初始直线段上截取的负荷值,kgf(N); L——试样标距,mm; △i——标距内对应于△P的变形增量,mm。 5.2.1.3 断裂伸长率(%)按式(3)计算: △L L 式中:断裂伸长率,%; △L——表观断裂伸长,mm(见图2)。 5.2.2 按附录D“拉伸弹性模量修正计算方法”从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a计算拉伸弹性模量E t。 5.3 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 根据需要计算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 - 5.3.1 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按式(4)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 n Xi - i=1 X=-------…………………………………………………………(4)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