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训练试卷 (十套之五) .doc

礼乐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训练试卷 (十套之五)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乐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训练试卷 (十套之五) .doc

礼乐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训练试卷 (十套之五) 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卷 阅读与鉴赏(66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古诗文文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②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①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②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①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②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 。(《管子·上篇·权修》)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3题。(8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注】。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穷秋:晚秋。 2.词的开篇两句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意境?其作用是什么?(4分) 3.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其为贪,知其贫也;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管仲三战三走,鲍叔不以其为怯,知其有老母也。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尝与鲍叔贾 贾:商人 B、鲍叔遂进管仲 进:推荐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多:夸赞 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礼 、义、廉、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上服度,则六亲固 险以远,则至者少 B、鲍叔不以其为贪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C、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欲呼张良与俱去 6、以下六句分编四组,全部能体现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④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贫困,经常要占鲍叔的便宜,鲍叔不因为他占便宜而嫌弃他。 B、管仲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理解他的苦衷,没有把他看成胆小鬼。 C.柯之会,桓公想背弃与曹沫的约定,管仲轻易相信了桓公,诸侯各国都归附了齐国。 D、管仲死后,齐国遵循其政令,比其他诸侯强盛,一百多年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