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宋·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5.
[8]元·朱丹溪撰.脉因证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9.
[9]清·尤在泾集注.金匮要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78.
[10]金·李杲撰.东垣试效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3.
[11]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41.
[12]汉·华佗著.华佗中藏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58.
[13]明·徐春甫著.古今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6 月,第一版:93.
[14]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6 月,第一版:467.
[15]明·高武著,闫志安注释.针灸聚英[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年 1 月,第一
版:278.
[16]明·徐凤撰.针灸大全[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第一版:91.
[17]清·雷丰撰.灸法秘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第一版:289.
[18]宋·王执中著.针经摘英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7 月,第一版:102.
[19]元·王国瑞撰.神应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年 6 月,第一版:68.
[20]明·张介宾著.类经图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第一版:122.
[21]清·李学川撰.针灸逢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第一版:128.
[22]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 4 月,第一版:147.
[23]清·廖润鸿编著.针灸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第一版:67.
[24]明·朱棣等编著.普济方精华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43.
[25]宋·王执中编著.针灸资生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年12 月,第一版:24.
[26]清·吴亦鼎撰.神灸经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第一版:64.
循证针灸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梁繁荣 吴曦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摘要]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在针灸领域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在针灸研究领域
的影响日益深入。针灸起源于中国,一方面我们应该发扬传统针灸学中的辨证思
想,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引入包括循证医学理念的原理和方法,以提升针灸
临床研究的质量。对当前国内针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方法学的探
索和完善、临床研究的规范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得以解决,并在此过
146
程中不断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循证针灸学;发展与展望
针灸学是起源于中国的非药物自然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独到,应用成本低
廉,为中华民族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针灸事
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10-15年是针灸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时期,
珍惜并抓住针灸学发展的机遇,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
促进针灸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针灸学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自公元6世纪被传播到东南亚邻国开始,目前针灸疗法已传播到了全世界,
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针灸疗法在世界范
围内被认为是有效和可行的卫生保健资源,并明确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
保健”的目标,应大力推广使用包括针灸在内的传统医药[1]。1997 年 11 月,美
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主持召开的“审评
针灸疗效和安全性委员会议”通过讨论,第一次正式确认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
对某些疾病确实有效,而且副作用极小,可以应用。自此,针灸开始逐渐进入西
方主流医学体系。针刺疗法及针刺研究成为中国真正对西方科学技术产生一定影
响的少数领域之一。
然而,目前针灸学术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遭遇了瓶颈问题:比如,国内针灸
临床研究以经验总结和临床报道为主,难以获得国际主流医学对针灸有效性和科
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校级小课题研修手册).doc VIP
- 广东2024年11月广东省四会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开招考4名政府雇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人教版2019).pptx VIP
- (2024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导数专题之极值点偏移 课件.pdf VIP
- 富士伺服电机ALPHA5-smart用户手册(全).pdf
- 局放及定位基础.ppt VIP
- 2024燃气物联网NB-IoT智能表的安全芯片检测技术规范.pdf VIP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T_CBMCA 015-2020 陶瓷岩板产品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