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西段中-新元古代构造—岩浆演化.pdfVIP

江南造山带西段中-新元古代构造—岩浆演化.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在岩石地球化学上,包体的si02(50%~62%)低, 5~9,F、过渡性元素和稀土元素富集。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配分曲线 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活动性组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和同位素特征显示,寄主岩石和包体之间发生过 明显的成分交换,这些成分在二者中大体上趋于平衡。这些特征也反映出岩浆混合的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2 但有一定的壳源混染。 上述特征表明,这些包体是基性岩浆注入到酸f生岩浆的混合产物。该研究为环斑结构花岗岩是壳源酸陛岩 浆和幔源基性岩浆的混合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另外,在以往研究中都认为环斑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结晶压力的 变化所致。而我们对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研究表明,温度异常升高是导致环斑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这丰富 了环斑结构的成因认识。上述包体的研究为高温基性岩浆注入到酸性岩浆并导致其温度异常升高提供了有利证 据。 江南造山带西段中.新元古代构造一岩浆演化 王孝磊,周金城,邱检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山带分布有大量元古代基性.酸性岩,其形成曾被认为与超级地幔柱事件有关,该超级地幔柱的作用最终导致丁 XH ZXet et 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Li a1.,1999,2003;Li ZXct 超大陆拼合的格林威尔期造山带的一部分(李江海等,1999;Li et et 是两个年代不同的造山事件(21mo al, et 2002,2004;颜丹平等,2002;Wang 支持新元古代中期的碰撞而不是克拉通内事件(Zhaoandcawood,1999)。 江南造山带西段的中.新元古代基性.酸性岩均赋存或侵入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新元古代板溪群和震旦系 及相对应的地层中,主要分布于湘东北、湘中、湘西南、黔东北和桂北地区,岩性以强过铝的花岗岩为主(约 占86.5%)。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基性.酸性岩记录了江南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一岩浆 演化历史: (1)中元古代的洋壳俯冲 浏阳1271.+-2 征,可能代表了局部仰冲的洋壳残片或者前陆盆地的残留,为中元古代九岭古岛弧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益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阳中元古代科马提质玄武岩兼具地幔柱和弧岩浆的特征,地壳混染的地球化学特征不明显(Puchteletal.,1996), et 元古代具有岛弧性质的火山岩(周金城等,2003;Zhoua1.,2004)也与俯冲作用有关。桂北和黔东北地区都 有具鬣刺结构的科马提质岩石报道,它们与湖南益阳的科马提质玄武岩一起代表了中元古代俯冲过程中局部的 地幔柱和弧岩浆的相互作用。南桥、益阳、黔东北以及桂北地区这些中元古代的基性岩表明了中元古代的洋壳 俯冲及岛弧火山活动的存在,可能代表了该区早期晋宁运动的序幕。大约870Ma,俯冲结束,华夏和扬子板块 间的碰撞产生了东西绵延超过1500kin的江南造山带。冷家溪群(相当于四堡群)和板溪群(相当于丹洲群) 之间的不整合可以作为该事件的证据。 (2)新元古代的后碰撞板片折断 块的碰撞高峰之后,年代学和野外地质证据都表明这些花岗岩是后碰撞的。虽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桂北地区 的形成均在碰撞高峰(ca.870Ma)之后,也应属后碰撞花岗岩。湘东北以及桂北的花岗岩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 XHet 许村、休宁、歙县岩体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上都比较相似(Li,1999;Lia1.,2003),这些沿江南造山带呈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