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VIP

2015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

不自由,毋宁死 1.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认识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意义。 2.掌握演讲稿大量使用问句和感叹句增强语势,突出感情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些写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亨利是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著名的《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者之一,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在反英斗争中发表过许多著名演说。 2.探寻背景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则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作者则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登台发表了《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著名的演讲。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缄口不语(jiān) 桎梏(zhì gù)   祈求(qí) 沉湎(miǎn) 铿锵(kēng qiāng) 毋宁死(wú) 陷阱(jǐnɡ) (2)多音字 薄    模 禁 蒙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缄口不语:闭口不说话。 (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3)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4)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难困苦,超出寻常。 (5)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6)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词义辨析 (1)同:这三个词都有“希望得到”的意思。 异:“乞求”指请求给予,“祈求”指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企求”指希望得到。 判断正误:①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村民们选择在镇政府官员面前下跪祈求,但镇政府官员对此置之不理。(×) ②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古巴接受放疗归国,向支持者发表演讲,含泪乞求上帝助其战胜癌症,称还要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事情。(×) ③了解老百姓对幸福的企求,才能找准执政为民的方向。(√) (2) 同:都是动词,都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异:“部署”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布置”指具体安排、配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判断正误:①国务院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②澳大利亚队主教练约恩·乌里亚特在暂停时布置战术。(√) (3) 同:都含有“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异:“置之度外”指把生死、荣辱、安危、苦乐等放在个人考虑之外。“置若罔闻”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置之不理”指把事情、人、言论、情况等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判断正误:①导弹发射时,我们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现场开展工作,有的同事还写好了遗书。(√) ②“新拆迁条例”明确规定未签订补偿协议不得强制拆迁,并明确取消了行政强拆,但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仍置若罔闻。(√) ③包公文化园内荷莲飘香,一名女子走进荷塘内采摘莲花,一位大爷见此进行劝阻,而这名女子置之不理。(√) 1.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亨利是怎样争取那些主张与英国妥协、避免武力冲突的议员的? 提示:(1)攻其心。亨利一开始就用委婉、舒缓的语调肯定他们的良善用心。这种求同存异的做法,为争取众多的拥护者奠定了基础。然后,他集中剖析了这些人的共同心理:“沉湎于希望的幻觉”“不愿正视痛苦现实”,此之谓幻想;认为“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敌抗衡,此之谓畏惧。从而软化对方。 (2)启其智。针对一部分人的幻想,他详尽陈述(北美殖民地)求和的历史事实与(英帝国)大兵压境的严峻现实,逐层批驳妥协的错误想法,启发他们从对经验的回顾中“判断未来”。指出“惟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 (3)奋其情。为了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立场分歧,争取广泛支持,他在人称的使用上很讲究艺术性,少用、慎用“您”,而基本以“我们”称对方。为了加强感人效果和说服力,他还大量使用了呼告、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2.“不要相信它,先生,那是在您脚下挖的陷阱。不要让人家的亲吻把您给出卖了。”句中“亲吻”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提示:这种“亲吻”只是表面的友好,是英国殖民者对殖民地的统治方略之一,目的仍然是要取得对美国的统治权,仍然要奴役美国人民,这种微笑并不是给予了美国人民以人格的尊重和对美国主权的认可,微笑的背后是枪炮和战争,这才是更为可怕的。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主权,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是在出卖自己的国家,作为一个爱国之人就应看清殖民者为其设立的陷阱,否则,人民遭受的将是亡国灭家的痛苦。作者在这里用“亲吻”一词有力地揭露了英国统治者对待殖民地的虚伪态度,也引发了当时美国人的深深

文档评论(0)

dkgsm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