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doc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doc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杨 华 罗安湘 付金华 席胜利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截至2004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1972×108t(含延长油矿探明地质储量6.0×108t),中生界资源探明率为22.4%,与国内外盆地对比说明,鄂尔多斯盆地还有较大的资源转化潜力。分析表明,盆地长8、长6、长4+5是未来石油勘探的主要层系,预计可新增储量(8~10)×108t。 主题词:石油 储量 资源 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历史悠久,从1907年在延长县钻探的我国第一口石油探井(延1井)起,盆地的油气勘探历经近百年的漫长岁月,几代石油人顽强探索,开创出油气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特别是近十年来,石油勘探面对低渗透复杂地质问题和技术难点,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技术攻关,先后在陕北志靖-安塞地区、陇东西峰地区、姬塬地区取得三次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安塞、靖安、西峰、姬塬等亿吨级油田或含油场面,连续十年年新增探明储量近亿吨。截至2004年底,累计发现油田36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1972×108t(未含延长油矿)。 1 油藏基本地质条件 晚三叠世,受印支运动影响,大华北盆地解体,逐渐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盆地呈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分布特征,先后经历了湖盆的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长10、长9、长8期为湖盆的形成、发展阶段。长10期主要为一套河流相的碎屑岩沉积。长9期盆地继续下沉,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在盆地西部和东南部的局部凹陷中发育厚层的暗色页岩。长8期盆地东北、西南部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长7期为湖盆演化的鼎盛时期,湖盆水深面广,沉积了一套优质的烃源岩;长6期,湖盆开始收缩,广泛发育大规模建设的三角洲。长4+5期,湖盆又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扩张,但早期仍发育建设性三角洲砂体。而后随着地壳的抬升,湖盆再次进入萎缩时期,盆地北部抬升速度增大,湖水逐步向南退缩,沉积了一套厚层块状粗碎屑沉积建造(长3+长2),随着湖盆进一步缩小,局部出现沼泽环境,沉积了一套砂、泥夹薄煤沉积,直至湖盆消亡,从而形成多套生储层组合,为延长组石油富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中生界有效烃源岩范围控制油田的分布 盆地延长组主要生油层长7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发育厚达70~100m的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及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平均有机碳含量4.27%,氯仿沥青“A”0.99%,烃含量0.63%),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有机质成熟度达到成熟阶段(R0=0.73%~1.00%),属好生油岩(表1)。烃源岩总分布范围8.0×104km2,其中100m以上厚度的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近3×104~5×104km2。盆地总生烃量2251×108t,总排烃量1126×108t。丰富的生油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七大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形成了延长组三角洲油藏的大面积富集。目前已探明的安塞、靖安、西峰等大油田,均位于生油坳陷内。 表1 盆地延长组暗色泥岩有机地化特征 层位 有机质丰度 母质类型 成熟度 RO(%) C (%) 烃含量(ppm) 烃/C (%) I II1 II2 III 长1-3 1.58 376 2.38 100 0.62~0.82 长4+5 2.03 1351 6.65 20 40 40 0.74~0.82 长6 1.62 935 5.77 25 50 25 0.70~1.06 长7 3.93 2817 7.17 40 48.6 11.4 0.76~1.11 长8 2.05 948 4.62 20 20 60 0.82~1.07 长9 1.37 201 1.87 33.3 33.3 33.4 长10 1.07 140 1.31 100 1.2 大面积展布的三角洲砂体是形成大型油藏的基础 区域上,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主要划分为两大沉积体系,即盆地东北沉积体系和西南沉积体系,分别由若干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盆地东北部古地势平缓,河流源远流长,物源丰富,发育大面积展布的曲流三角洲砂体。长8、长6和长4+5期发育多期三角洲沉积,形成志靖-安塞、安边、定边等多个三角洲。盆地西南部沉积距离造山带较近,地势较陡,湖水较深,长8三角洲沉积物受到湖泊波浪改造强烈,形成复合型砂体类型,在长7、长6期的深水背景下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入湖形成浊积岩。两个沉积体系形成的砂体广泛分布,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口砂坝是油藏富集的主要相带。通过重点勘探,在陕北志靖-安塞三角洲取得了重大进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7.0×108t;在陇东地区长6-8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亿吨级的西峰大油田;在姬塬地区形成新的亿吨级含油场面。 1.3 有利的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形成良好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