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部分 09年大纲解析………………………………………………1
第一章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3
第三章 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12
第四章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15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8
第六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25
第七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26
第八章 近代教育体系建立…………………….………….……………..29
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制政策…………….…………………………………33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37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39
第十二章 近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42
第二部分 07--09年真题结构与真题节选…………….……………48
1.07-09年真题结构…………….……………………………………48
2.07年真题与答案…………….………………………………….….49
3.08年真题与答案…………….………………………………….….58
4.09年真题与答案…………….………………………………….….65
第三部分 中国教育史仿考研习题……………………………………70
1.古代史习题与答案.…………….……………………………………70
2.近代史习题与答案…………….………………………………….…86
3.现代史习题与答案…………….……………………………………101
第四部分《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分章习题与答案………….111
第一部分 09年大纲解析
第一章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第一节 学校萌芽的传说
一、教育的起源(了解识记)
1、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原始性”和“自然形态”。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教育”。
3、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原始礼仪和社会生活常识;主要途径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教育手段是身教和言教。
二、学校的萌芽(了解识记)
(一)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活动,而学校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则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校的萌芽主要缘于两个原因:一是教育的分化。二是文字的产生。
(二)最早的学校类型 第一种是“成均”,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第二种是“庠”,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多种活动的场所,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它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有了一定的目的性,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夏代的学校有:1、校:操演与角力比武的场所,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2、序:习射兼习礼,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
商代的学校---中国官学的雏形,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如大学、小学、庠、序等。大学、小学之分,表明:商朝已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的不同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制度
一、“学在官府”(重点)
1、什么是 “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礼用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手中,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接触到。(形成“学在官府”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西周的社会制度;客观原因有:①惟官有书,而民无书,②惟官有器,而民无器,③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西周的政治体制是领主贵族制度,诸侯、大夫世袭,政府官员世袭。因此,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的学校教育,其对象必然以贵族子弟为主,即所谓“国子”,他们的教育自然由官方来安排。
2、“学在官府”的表现
(1)官师不分(官吏既负责行政职责,也有教学任务)
①帝王之师---太保(保身体),太傅(教德义),太师(教训以道)
②大司乐----国学的主持者(中大夫,乐官之长),属下有师氏、保氏、大胥、小胥、乐师等。
(2)政教合一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未分离,教育与政事合一。
国学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国家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由三亚免税店想到的关于中国奢侈品购买行为【荐】.doc
- 中国婴儿奶瓶行业品牌竞争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15-2018)【荐】.pdf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荐】.ppt
- 中国家纺市场需求调研与盈利战略分析报告(2014-2019)【荐】.doc
- 中国宾馆酒店产业专项调查与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4-2019)【荐】.doc
- 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报告【荐】.pdf
- 中国工业锅炉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荐】.pdf
- 中国工程船舶行业潜力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5-2018)【荐】.doc
- 中国建设银行“乾元”保本型人民币2014年第14期 (网银专享)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书【荐】.pdf
-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网银校园营销方案【荐】.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