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足球溯源──兼谈汉代是足球发展的重要时期
足球是人们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现代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它起源于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
我国古代管足球叫“蹴鞠”,或“踏鞠”。“蹴”和“踏”,都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用皮革缝制,里面填充毛发。西汉学者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道教尊崇黄帝。黄帝发明“蹴鞠之戏”在《道藏·轩辕黄帝传》中说的比较明确:“黄帝令作蹴鞠之戏,以练武士。”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帛书《十大经·正乱》记载:“黄帝身遇蚩尤,因而禽之。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雋其发而建于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这段记述告诉我们:黄帝擒杀蚩尤之后,为发泄余恨,将蚩尤的胃充塞毛发,制成球让部下去踢,作为训练士卒的一种游戏。《十大经·正乱》的作者是老子。老子生活的年代要比刘向大约早500年,这就给黄帝发明“蹴鞠之戏”的传说增加了几分可信度。另外,考古工作者在山西、陕西新石器时期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很多石球,这说明当时的人类有创造球类游戏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沧源县境内的高山峭壁上,发现距今三千四百多年前的崖画,其中就有众人玩球的绘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足球的历史就有4600多年了。
?
《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拜赵相后,为联络齐国共同抗秦,他对齐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邪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这就是所谓的四面险隘的国家。况且,齐国土地方圆两千里,披甲士兵数十万。仅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座城市就有七万多户人家,每户至少有三个男子,不用到其他地方征兵,临淄的士卒就已经有二十一万了。再说临淄这个地方富庶殷实,平时百姓都喜欢以吹竽、弹琴、斗鸡、赛狗、赌博、蹴鞠为乐。这么富强的国家,怎么能俯首听命于秦呢?齐宣王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由此可以看出,至迟在距今2300多年前“蹴鞠之戏”已经走出军营,来到民间,在临淄城广泛地开展起来。
?
《西京杂记》上载有这样一段故事:刘邦打下江山当上皇帝以后,把他的父母接到长安城里未央宫养老。两位老人每天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住着高楼大厦,欣赏着轻歌曼舞,但是终日闷闷不乐,就是不高兴。刘邦派人到未央宫细打听才知道,他的父亲在家乡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经常跟一帮屠夫商贩们蹴鞠斗鸡,可一进宫,离开了从前的伙伴,不能蹴鞠斗鸡了,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于是,刘邦派人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沛县丰邑建起了一座新城,城里设有球场──鞠城,又把丰邑居民全部迁来。从此,刘邦的父亲又以蹴鞠斗鸡为欢。这座新城就是今天陕西省临潼县的新丰镇。
?
有汉一代,武帝、成帝、元帝都爱好蹴鞠之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病》记载当时“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这说明蹴鞠之戏在汉代从宫廷到民间广泛流行。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厚的群众基础,在足球运动史上,汉代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
汉代成为足球运动重要发展时期除去开展普遍以外,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方面,汉代“蹴鞠之戏”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种:
?
第一种是“蹴鞠舞”,就是在音乐伴奏下,表演者一边踢球一边舞蹈。河南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中的中岳。汉代在中岳南麓太室、少室、启母三祠前面各建一道神阙。阙身刻铭文,阙壁镶嵌浮雕。启母阙上镶嵌有一幅女子足球舞的浮雕画。画面上雕着一个头挽高髻,身材修长的女子,她两臂摆动,双脚跳起,弯腰躬身正在踢球,两只长袖向上飘动,后片罗裙向上翻卷,形态优美,栩栩如生(见附图一)。南阳汉画馆也有一副女子蹴鞠画,画面上也是一个头挽高髻的女子,舞动长袖,踏弄双鞠(见附图二)。殷商时代,祭神祈雨,常有女巫跳蹴鞠舞。汉代女子蹴鞠很有可能跟这项传统有关系。由此可见,女子足球在中国开展非常早。笔者认为,这可以视为现代球类艺术体操的起源。
?
蹴鞠画像石拓本(河南省登封县启母阙)
?
?
蹴鞠,现存南阳汉画馆
?
再一种是“白打”,以踢球的花样判别输赢,可以两人对踢,也可以两队对踢。南阳汉画馆现存一幅蹴鞠画,画面中间是一架建鼓,建鼓左侧一个男子,脑袋和身体后甩,姿态优美潇洒,在膝上有一鞠;建鼓右侧一个男子,双臂摆动跨步蹋鞠,姿态利索矫健。从画面上看,蹴鞠既可以用脚踢,也可以用膝顶。两人显然是在比赛蹴鞠的技巧(见附图三)。
?
蹴鞠,现存南阳汉画馆
?
第三种是球场比赛。当时的球场有“鞠域”、“鞠城”、“鞠室”等称呼。《史记·卫将军骠骑传》说:骠骑将军远征塞外,“尚穿域蹋鞠”。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征北战之余,也没有忘记蹴鞠取乐。在战争间隙作蹋鞠游戏,球场不可能太讲究,大概就是画出边线和端线,形成长方形的场子,用作蹋鞠比赛,所以称“鞠域”。鞠城有球门,而且仿照一年十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