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人教版选修《何其芳预言》ppt课件.ppt
这种“镜花水月”风格首先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意境意象的创造上,表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特性。在情绪心态及感觉方式上,体现为强烈的梦幻冥想色彩。在诗歌传达方式与艺术效果上,形成极为独特的虚幻迷离的风格特征。 也就是说,凭借一个闪念去展开联想,把捉住记忆里的一个个印象,再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读完全诗,意念总不能明确起来,也许是诗人内心涌起一种灵感,也许是对人生的一种宝贵体验,得到神佑的一刹那的显像。诗人并无意于让“神”明确起来,只是真实传达了人与神灵相遇的那美好而易逝的瞬间。 比如,在这首诗中,“年轻的神”未谋面时,幻想“年轻的神”有着“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经过时的“疲劳的奔波”,将离开时“空寥的回声”。走时却是像“静穆的微风”一样飘过的“骄傲的足音”。通过对足音的具体化感觉来烘托成一个流动的意象世界。 4、诗歌的艺术特色 何其芳在《预言》中展露了其语言方面惊人的才华,何其芳也许是现代诗人中语言最精美的,这源于他天生的对汉语语言的高度敏感。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主要是以听觉的产生和消失来构思的,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之感表达出来。 (1)、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夜风的私语”“麋鹿的蹄声”这样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以有声的特征。“年轻的神”的形象幻化为“银铃的歌声”“如梦的歌声”的感性形象。诗人也是通过歌声表达对“年轻的神”的爱恋,“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的歌声倾诉一生的眷恋,保证永远地唱着“忘倦的歌”,然而,“神”的脚步迈出了,“激动的歌声”表现了内心的挽留、失望、祈求。 (2)、用可视的意象去渲染“年轻的神”,把她和南方、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的联想起来。它们不再只是自然界物理形态的月色、春风、燕子,而是融合着主体情感体验的景色,它们协调一体,共同表现出诗人向往留恋的温馨气氛。意象密切交织,感情却依然微妙、精细、捉摸不定,介于“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之间。“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无疑是诗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3)、用鲜艳的色彩来点染这种意念的飘忽、短暂、不可挽留,伴之以明丽的光、绮丽的色,“虎皮的褥”“半生半死的藤”“夜的浓黑”等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容在朦胧的意象中。 这首诗声、光、色俱佳,作者还运用了诗句语言的重复。重复的手法又不完全相同。比如说“足音”“歌声”等等,音乐美完全服从抒情的需要。 (4)《预言》用和谐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抒情,使这朵小花具有鲜明的音乐美感的特质。全诗每节均为六行,大体上一、二、四、六行押韵,各节的韵脚又不完全相同,随抒情需要换韵。有时四、六行的韵又相同而与一、二相异。 (5)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作者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重复的方法又各有所异,不尽雷同。如有时是“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有时是“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而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有时又是“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同样的字句反复的手法又有多样变化的运用,就使诗的音乐性服从于情绪的表达而显出多姿的丰采。《雨巷》被誉为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那么可以说何其芳对新诗音乐美的追求又加宽了这个美的航道。 (6)语言含蓄 何其芳很注意诗歌的含蓄性的追求。他说:“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我曾有过一段多么热心的时间虽说多么短促。我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我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乐或辛酸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梦中道路》) 在何其芳的创作过程中,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浮现在他心灵的原来就是一些颜色,一些图案。由于这种“镜花水月”的情调的追求,加上作者捕捉的闪光的意象和意象之间又省去了散文的联系,就造成了《预言》这首诗的朦胧的特征。但这不是那种令人不解的晦涩的朦胧,而是给人以更丰富的想象天地和咀嚼余味的美的朦胧 四、其他作品 50年代最初几年: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何其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界的声音 预言 何其芳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何其芳(1912—1977):从“画梦”到“歌唱”:作品风格的转变 三、作品解读 1、诗歌简介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3、诗歌的深层内涵 4、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其他作品 简介 何其芳(1912-1977),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后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