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里亚特》里的古希腊墓葬文化.doc
《伊里亚特》里的古希腊墓葬文化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 吴殷内容提要:作为古希腊史诗里一株不死的奇葩,《伊里亚特》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上皆有巨大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其中关于古希腊的丧葬礼的描述探析古希腊的木藏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古希腊的民族民风。
关键词:屠杀牲畜 赠发和祭献 招魂 收敛
《伊里亚特》是古希腊人为后代传下的光辉史诗,它叙述的是古希腊人与特洛亚人的一场战争,也就是那场久负盛名的“特洛伊战争”。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文学著作,《伊里亚特》一直以其宏伟的战争叙述和精湛的人物描写著称。但其中包含的大量关于古希腊墓葬仪式的信息也是一大亮点。研究《伊里亚特》里的古希腊墓葬文化不单可以重现当时的宏伟场面,还能帮助现在的人更好的理解古希腊的民俗风情。
《伊里亚特》里描写的大型墓葬仪式有两个。一次是阿基琉斯为好友帕特罗克落洛斯举行的葬礼,还有一次是普里阿摩斯赎回赫克托耳的尸体后为他举行的葬礼。《伊里亚特》第二十二卷和第二十四卷后半部分对此做了细致的描述,主要仪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屠杀牲畜,举办丧礼晚宴。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屿以及小亚细亚西岸地区。气候温和,多山多水,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至九世纪的“荷马时代”的时候,青铜器工具已经普遍使用,犁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尤其是畜牧业,几乎可算得上是当时的“支柱型产业”。受此影响,《伊里亚特》里就有频繁的关于战士吃肉的描述,但是都和祈祷、祭祀等活动联系到一起。如“他们祈祷完毕,撒上粗磨的大麦粉,先把牺牲的头王后扳,割断喉咙,剥去牺牲的皮,把牺牲的大腿砍下来,用双层网油覆盖,在上面放上生肉。老祭司在柴薪上焚烧祭品,奠系晶莹的酒液,年轻人拿着五谷叉围着他,他们在大腿烧化,品尝了内脏以后,再把其余的肉切成小块叉起来,细心烧烤,把肉全部从叉上取下路。他们做完事,备好酒肉,就吃起来。他们心里不觉得缺少相等一份,在他们满足了饮酒吃肉的欲望后……”①“他们祈祷完毕,撒上粗磨的大麦粉,先把牺牲的头往后扳,割断喉咙,剥去牺牲的皮,把牺牲的大腿砍下来,用双层网油覆盖,在上面放上生肉。他们把这些祭品用干枯的柴薪烧烤,又把内脏叉起来,放在匠神的火焰上。他们在大腿烧化,品尝了内脏后,再把其余的肉切成小块叉起来,细心烧烤,把肉全部从叉上取下来。他们做完事,备好肉食,就吃起来。他们心里不觉得缺少相等的一份,在他们满足了饮酒吃肉的欲望之后……”②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在祈祷之后基本相同祭祀仪式。同样的描述还出现在第216、第221、第646页。反应了古希腊重祭祀的民风。阿基琉斯为好友帕特罗克落洛斯举行的葬礼的那一段就写道:“战士们脱下身上闪亮的青铜铠甲,解开嘶鸣的战马,难以胜计的围坐在埃阿科斯的著名的捷足后裔的船边,他们为他们准备了风声的丧礼晚宴。许多头白牛哞叫着被锋利的铁刃宰杀,许多头肥美的山羊和绵羊咩叫着倒下,许多头白齿壮猪脂肉瘦,伸展在赫菲斯托斯的熊熊火焰上燎尽鬃毛,鲜血在尸体周围流淌如杯灌倾注。”③反应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2、头发和金币。根据古希腊宗教传说,人死后的灵魂归宿是冥国,灵魂离开人的身体后便由亡灵引导者赫尔墨斯领到冥界大门口,再由艄公彻龙用渡船将灵魂运过死提克斯河。彻龙百度亡灵要收取摆渡费,所以古希腊墓葬仪式上会往死者嘴里或者眼睛上放金币,作为付给冥王哈德斯的摆渡人彻龙的费用。电影《特洛伊》里,每逢墓葬,希腊人总要在死者眼睛上放两枚金币,这就是所谓的“彻龙的小钱”。但是原著《特洛伊》里关于墓葬仪式的描写并没有发现往死者身上放金币这一说,反倒是出现了“剪头发”的风俗。帕特罗克洛斯死后,愤怒的阿基琉斯剪下一绺头发朝大海愤怒的吼道:“斯佩尔赫奥斯(河神),我父亲拜拜向你祈求,答应当我安全返回亲爱的祖国时,把这绺头发献给你,给你祭献大礼:杀五十头嫩公牛在那段归你管的、设有馨香的祭台的水边祭献给你。他这样祈求你,你没有满足老人的心愿。现在既然我不能返回亲爱的祖国,便让帕特罗克洛斯把这绺头发带走。”④可以推断出在古希腊,“赠头发”和“祭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祭献”的标志。
3、火葬。火葬风气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古希腊就出现了。古代各国战事频繁,战死在异国他乡者甚多,为了使死者回国安魂,遂决定将死者烧掉,而后将骨灰运回本国再举行一定的葬礼。后来逐渐演变为火葬。火葬是对爱国捐躯的一种褒扬,也是男子勇敢和军队顽强的一种象征。在帕特罗克斯的葬礼上,阿基琉斯先让人准备柴薪,然后又“吩咐好战的米尔弥冬人披挂铠甲,车战将士各个架辕。”人们立即穿好甲胄,武装整齐,由预者陪同,战车前行,后随密麻麻数不清的步兵,帕特罗克斯的尸体抬着前行。”⑤可看出古希腊人对死者的尊重和墓葬的正式程度,它要求参加墓葬的人着装整齐,对焚尸堆就是“长百步宽也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