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鄂教版).doc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鄂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鄂教版).doc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鄂教版) 激活历史  激发情感  激励成长 ——--《艰辛的求索》第三课时说课稿 (黄冈浠水师范附小 周 宝)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艰辛的求索》第三课时《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下面我主要从深析教材、理清学情、预设目标、精心准备、共享课堂、点滴体会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纵观历史,深析教材: 《艰辛的求索》讲述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以林则徐、孙中山等为代表的中国人在艰辛中的求索过程。“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这一话题是在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基础上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教材配有9副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20世纪初期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史实。这段光辉的历史距今已超过100年,21世纪出生的孩子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是陌生的,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我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罗列的相关史实,而是结合学生和我们当地的实际进行了适当的增补。 二、以生为本,理清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是上好这一课的优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地就在我们湖北武汉,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但学生对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历史可能了解不多,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形势也知之甚少,因而在内容理解和情感共鸣上稍有困难。 三、紧扣重点,预设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设计的总体目标和本单元课程内容的标准,我确立了以下目标和重难点: 1、了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了解辛亥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救国救民的艰辛历程,爱戴革命先辈。 3、学习辛亥武昌首义精神(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等)。 教学重难点是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弘扬首义精神。 四、师生合作,精心准备: 教师收集、编印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孙中山资料以及辛亥革命故事,并可利用电脑观看电影《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五、教学相长,共享课堂: 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四项活动来展开: 活动一:我也知道“孙中山”。 1、观看短片导入。 (短片内容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摆放巨幅的孙中山画像”。目的一为揭示课题,引出孙中山这个人物,二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初识孙中山,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孙中山生平资料。 3、教师讲述教材中《年少有志》故事。 4、再识孙中山,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孙中山故事。 【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在这里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让学生收集并交流资料,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5、感受孙中山,学生谈对孙中山的认识。 观看”孙中山”演讲视频。 介绍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 6、师指导学生明确:孙中山自小就是一个理想远大、喜好学习、不怕吃苦的人,他长大后为中国近代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孙中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就源于他从小怀有远大的志向,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 【设计思路:通过视频资料再现历史伟人孙中山的立体形象,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亲近历史人物,获得真实感受。】 活动二:“辛亥革命”记心间。 1、了解教材中介绍的武昌起义历史背景。 2、观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相关视频。 3、介绍“彭刘杨”三烈士,观看相关电影片段,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思路:我提供两段相关视频,激活百年前的历史,让历史鲜活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以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切入口,找到德育渗透点,由浅入深,能逐步激发情感,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 4、师提供自编资料并设计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并交流。 重点是引导概括出武昌首义精神: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等。 5、小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无数像“彭刘杨”这样的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畏艰险、勇于战斗、敢于牺牲,他们是伟大的英雄。 【设计思路:我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小资料,既对教材作了有益补充,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并加深理解,又能锻炼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典型材料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振兴中华我来“担” 1、了解武昌首义十八景。课件展示,学生自己介绍,不了解的老师再简要补充。 2、了解各地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做法。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想说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4、朗诵诗歌《辛亥革命颂》。结合今天的课程教师创作诗歌,先简要讲解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义,然后带领学生诵读,升华情感。 5、小结:缅怀先烈的目的除了纪念他们,牢记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他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