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pptVIP

201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ppt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 * “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 宋 明 理 学 教师总结概括 :魏晋唐末战乱动荡的环境使儒家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仁政”等主张受到挑战,也日渐失去人们的信任,同时佛、道思想的传播使得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大的冲击。为重振社会对儒学的信仰,唐、宋儒学之士思想上强调道统,政治上推崇儒家的纲常伦理,文化上强调华夷之辨,反对佛教、道教,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也孕育而生。 北宋五子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了儒学,创立了儒学。南宋的朱熹强调“仁”是道德的终极源泉;将三纲五常作为个人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是得“道”,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的专制等级秩序,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影响深远的官方儒学。明代的心学则进一步强调“天理”就是良知,人生修养、做学问的最高目标就是“致良知”,表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儒学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活动,也标志着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三教合一 三教图 (清)丁云鹏 思考 为什么儒学的正统地位会受到挑战? (1)儒学权威性削弱 (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 宋明理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的发展 成熟:二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有纲正。         --程颐 程颐认为:“汉之治过于唐”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理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课堂探究 石介的《中国论》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老聃像 提示: 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把佛教和道教说成夷狄之教,激发人民对佛道的排斥厌恶心理,从而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二、程朱理学 (1)儒学的地位受挫,遭到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 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程颢像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程颐像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认识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像 理学的社会政治观: 存天理,灭人欲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二、程朱理学 三、 陆王心学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九渊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engyuan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