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 宋 晁公武.docVIP

  1. 1、本文档共2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郡斋读书志 宋 晁公武.doc

郡斋读书志 宋 晁公武   杜邺从张京兆之子学问,王粲为蔡中郎所奇,皆尽得其家书,故邺以多闻称而粲以博物显。下逮国朝,宋宣献公亦得毕文简,杨文庄家书,故所藏之富,与秘阁等,而常山公以赡博闻于时。夫世之书多矣,顾非一人之力所能聚;设令笃好而能聚之,亦老将至而耄且及,岂暇读哉!然则,二三子所以能博闻者,盖自少时已得先达所藏故也。公武家自文元公来,以翰墨为业者七世,故家多书,至於是正之功,世无与让焉。然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及兵戈之后,尺素不存也。公武仕宦连蹇,久益穷空,虽心志未衰,而无书可读,每恨之。南阳公天资好书,自知兴元府至领四川转运使,常以俸之半传录。时巴、蜀独不被兵,人间多有异本,闻之未尝不力求,必得而后已。历二十馀年,所有甚富。既罢,载以舟,即庐山之下居焉。宿与公武厚。一日,贻书曰:“某老且死,有平生所藏书,甚秘惜之。顾子孙稚弱,不自树立。若其心爱名,则为贵者所夺;若其心好利,则为富者所售;恐不能保也。今举以付子,他日其间有好学者,归焉。不然,则子自取之。”公武惕然从其命。书凡五十箧,合吾家旧藏,除其复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今三荣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指论之。岂敢效二三子之博闻,所期者不坠家声而已。书则固自若也。傥遇其子孙之贤者,当如约。     绍兴二十一年元日,昭德晁公武序。 卷一   自汉武帝之后,虽世有治乱,无不知崇尚典籍。刘歆始著《七略》,总录群书:“一曰《辑略》,二曰《六艺略》,三曰《诸子略》,四曰《诗赋略》,五曰《兵书略》,六曰《术数略》,七曰《方技略》。至荀勖更著《新簿》,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今诸子家及兵书、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及故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勖之《簿》盖合《兵书》、《术数》、《方技》於诸子,自春秋类摘出史记,别而为一,《六艺》、《诸子》、《诗赋》,皆仍歆旧。其后历代所编书目,如王俭、阮孝绪之徒,咸从歆例;谢灵运、任昉之徒,咸从勖例。唐之分经史子集,藏於四库,是亦祖述勖而加详焉。欧阳公谓其始於开元,误矣。今公武所录书,史集居其半,若依《七略》,则多寡不均,故亦分为四部焉。     经之类凡十。其一曰《易》,二曰《书》,三曰《诗》,四曰《礼》,五曰《乐》,六曰《春秋》,七曰《孝经》,八曰《论语》,九曰经解,十曰小学,合二百五十五部,计三千二百四十四卷。孔氏之教,别而为六艺数十万言,其义理之富,至於不可胜原,然其要片言可断,曰修身而已矣。修身之道,内之则本於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外之则推於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尽,无施而不宜。学者若以此而观六艺,犹坐璇玑以窥七政之运,无不合者。不然,则悖谬乖离,无足怪也。汉承秦后,六艺皆出於灰烬之馀,学者颛门名家,故《易》有田氏、焦氏、费氏,《诗》有《鲁诗》、《韩诗》、《齐诗》,《春秋》有邹、夹、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礼》、《乐》有大戴、小戴之殊,《书》有古文、今文之异:各尊其师说,而伐其异已者,党枯骸,护蠹简,至於忘父子君臣之分,争辩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晋、魏之后,此弊虽衰,而学者徒剽贼六艺之文,饰其辞章,以譁世取宠,而不复有明道之意,无以议为。及唐之中叶,海内乂安,士稍知宗尚经术,而去圣愈远,异端并兴。学《书》者,则以今文易古文,而颇改其辞;学《春秋》者,则合三《传》之同异而杂举其义,不本所承,决以胸臆,以迄于今。释、老、申、韩之说,杂然满於《六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岂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於章句,是以迢迢千载之间,悖谬乖离,殊涂而同归,至此其极,悲夫!今所录汉、唐以来之书甚备,观者其慎择焉。《论语》、《孝经》,自班固以来,皆附经类。夫《论语》,群言之首,《孝经》,百行之宗,皆《六经》之要,其附於经固不可易。又《艺文志》有小学类,《四库书目》有经类解,类盖有补於经而无所崇属,故皆附於经,今亦从之。     ◎易类   △《王弼周易》十卷     右上下经,魏尚书郎王弼辅嗣注。系辞、说卦、杂卦、序卦、弼之门人韩康伯注。又载弼所作略例,通十卷。《易》自商瞿受於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为施雠、孟喜、梁丘贺。其后焦赣、费直始显,而传受皆不明,由是分为三家。汉末,田、焦之学微绝,而费氏独存。其学无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中者,皆祖费氏。东京荀、刘、马、郑皆传其学。王弼后出,或用郑说,则弼亦本费氏也。欧阳公见此,遂谓孔子古经已亡。按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说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古经何当亡哉!     《石经周易》十卷,《周易指略例》一卷   右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广政,孟昶年号也。《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唐四门助教邢璹注。此与国子监本不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