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文化做田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异域做田野:老挝的经历 ――兼论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问题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田野调查研究是了解人类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最显著的标志。本文拟以笔者在老挝北部山区的田野调查经历为例,反思在异文化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以实例讨论田野资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学 异文化 田野调查 Doing Fieldwork in A Foreign Country: Field Experiences in Laos ---With Some Comments on the Objectivity and Veracity of the Field Data Yuan Tongkai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P.R.China, 300071) Abstracts: Fieldwor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us to understand human societies and culture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features distinguish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from other social sciences. Based on the fieldwork experiences in the north parts of the P. D. R. Laos, this paper aims to reflec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ethnographers when doing fieldwork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tries to discuss the objectivity and veracity of the field data,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incontestable. Key Words: Anthropology, Other culture, Fieldwork 引言 本文是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笔者在老挝北部山区Lanten山寨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成果之一。自从事少数民族研究以来,笔者曾经到过新疆哈萨克草原、广西罗城仫佬族社区、广西贺州土瑶社区、广西大苗山苗族山寨、云南金平瑶族社区、吉林延边朝鲜族村落以及老挝北部山区的Lanten人山寨等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田野调查,但真正引起笔者认真思考与反思的,还是2005年至2006年对老挝北部Lanten人山寨的田野调查。本文拟借助对田野经历的描述,试图说明民族志工作者进行田野考察并非是“浪漫的旅程”,而是一个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具体的孤独的生活经历。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家了解人类社会与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最显著的标志。“田野研究”一词源于英文的field study 或field research。[1](p.1) 人类学者为什么要通过这种途径获取资料呢?“因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多样性的;又是多变的、富于创造性的,它绝不是只有单一文化背景、有限知识和经验的研究者能够想象和包容得了的。所以研究者必须深入你所要了解的‘他人’的生活中去观察、研究”。[2]( 173) 本文拟以笔者在老挝北部山区的田野调查经历为例,反思在异文化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诸如介入方式、语言障碍、性别角色、参与程度等问题,并讨论人类学工作者获取资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等问题。 异文化研究与田野调查:老挝的经历 众所周知,人类学从一开始便把异域的社会与文化作为自己研究对象。可以说,从研究殖民地开始,研究异域文化便形成了人类学的传统。撇开其它因素,仅从方法论上看,人类学之所以研究异民族,是为了“从异民族的研究中得到人类学的基本训练,发现其中的方法,学到怎样发现特别文化的本事”。[3](p.97) 人类学者获取资料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深入到‘异文化’中去做调查,努力学习‘他人’的语言、传统,亲身参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从而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体悟他们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做到设身处地地用当地人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4]( pp.172-174) 正如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所言,“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或者是穷乡僻壤都要去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认为只有这样长时间地深入其中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